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yy/140104/4322074.html

工匠原来是指从事器物制作的人。

工匠精神是指凝结在工匠身上对其所生产制造的产品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精神,广义讲,是指凝结在所有生产者的身上所具有的,在制作或工作过程中以追求严谨、精益求精的一种态度与品质。

  “工匠精神”需要一种执着,需要一种传承,需要一种热爱,需要一种专注,更需要一种务实。

从远的讲,比如瑞士的制表匠、意大利的皮鞋匠、法国的葡萄酒师等,都是靠传承一种“工匠精神”将产品做到了极致,形成了世界级的品牌。

从近的讲,全聚德的烤鸭、一得阁的墨汁、汪同和的宣纸、王麻子的剪刀、朱仙镇的木板年画、苏州的刺绣等等,也都靠这些工匠精神百年不衰。

这里主要来谈一谈中医药方面百年传承的传统的工匠精神,比如:老北京的同仁堂、开封的原葆豫堂、旧时杭州的胡庆余堂、古代广誉远的龟龄集、尊古的云南白药等等,依靠这些工匠精神享誉中外。

现在,人们一谈传统,就往往和落后、不科学、无标准关联在一起,特别是中医药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欲想全盘否认!这些人岂知,在原料药材要求上,传统上对药品标准要求更高,更严,只是与现代“标准”选择针对的“点”不同。古人更重视中药的综合品质与疗效(老药铺都有坐堂大夫,疗效如何,用几付别知)。比如,传统上,山参要从芦头及铁线纹去看年限,从珍珠须看品质;麝香要看是阳坡麝香还是阴坡麝香,是马麝还是林麝,是草麝还是树麝,当门子的成色及多少;地黄,追求的是怀地黄,菊花心;泽泻讲的是建泽泻;木瓜必用宣木瓜;黄连、川芎找四川;枳壳、栀子首选江西的;甘草以新疆的佳,黄芪以内蒙的优;延胡索、白术必用杭州产的等。从电视剧“大宅门”里涂二爷辨人参买人参可见一斑,这里面不是靠化验能够得来的。在炮制加工上,更注重“气、味、形、色”,只有气、味、形、色好,其疗效才可能好;过程中,更注重火候火色。从原北京同仁堂“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的古训,可以领略中国中医药在传统方面的工匠精神。

传统的中药铺,都是前店后作,前面负责调剂销售,后面负责炮制加工。一个中药铺的信誉与认可度,关键是你药品的质量,每一个老药铺,都有自己的招牌品种,他们精耕细作,传承古法,一丝不苟,打造了一个个品牌。比如老同仁堂的大活络丹、安宫牛黄丸;原开封葆豫堂的紫雪丹;古代广誉远的龟龄集等。

另外,每一个药铺都会有自己的特色特点,为什么呢,这就是每一个药铺都有自己的一套绝活,也就是他们的工匠精神,否则,就生存不下去。有些药材,他们从来不外购,都要自己加工,因为对外购的不放心,怕毁了自己的招牌,据父辈讲,旧时开封葆豫堂的六神曲、红升丹、白降丹、人中黄等都必须自己加工。比如六神曲,必选在每年的六月初六,加工一天,够全年使用。原辅料自然是精挑细选了。

大家都知道,过去的老药铺,在后作里面,都有不同的级别,炒药的有“铲头”、“副铲”,切药的有“一把刀”、“二把刀”。这些人在古代的老药铺中是顶级的技术和人才。当然还有“师爷”级的,在药材辨别方面更有专长。这些“铲头”、“一把刀”等,都是典型的“工匠”,他们把自己的职业做到极致。一枚槟榔可以切刀,半夏,切的薄如蝉翼,天麻,切的可透光,白芍片当归片,一吹就飞。这就是传统中药人的工匠精神。

熟地黄的蒸制,就要加黄酒,拌砂仁末,进行九蒸九晒,必须达到“黑如漆甘如饴”的程度;制黄精,也要加黄酒,拌润,进行九蒸九晒,必须达到“黑而甜”的程度;四制香附,要用黄酒、米醋、食盐水、生姜汁(或米泔水)等为辅料,反复炮制;还有九制槐角等;朱砂,至少水飞水漂10次;陈皮、大黄、麻黄、吴茱萸等,至少存放一年后才使用。这仍是传统中药人的工匠精神。

传统的老药工,对中药炮制自有一套操作准则和检验标准,并形成了一系列术语,比如“少泡多润”,“三分切工,七分润工”,“小火慢蒸”,“武火快炒”,“九蒸九晒”,“黑如漆甘如饴”,“握之成团触之即散”,“烧炭存性”,“雪花片”,“蝉翼片”,“鸭嘴片”,“阴阳片”。其实传统的这些操作准则和检验标准就如同现在的“GMP”或者“SOP”,只是更符合中医药理论,更具有医疗价值罢了。这还是传统中药人的工匠精神。

真正做中药的人,不会偷工减料,不会掺杂使假、不会以次充好。只会去伪存真,只会精益求精。这又是传统中药人的工匠精神。

浮躁的社会,扭曲的灵魂、错轨的管理,导致工匠精神的丧失远去,人们呼唤,中药,尽快回归工匠精神!让中医药良性发展,持续性发展,健康的发展。

王锡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cf/9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