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行动

WOMENZAIXINGDONG

“咬定青山不放松”让战“疫”力量更坚定秋冬季来临,除了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还面临流感及其他秋冬季节传染病的冲击。进入冬季,国内会有第二波疫情暴发吗?新冠与流感“双流行”风险下,如何防疫?张文宏、于康、张旭光等专家给出建议,告诫大家冬季疫情防控仍需“咬定青山不放松”!

01

秋冬季来临

国内疫情会不会迎来第二波高峰?

回应秋冬疫情判断时,张文宏表示乐观:"今年秋冬全球疫情防控,是一个非常不均衡的态势。中国在这种情况下面一直维持着比较好的防控态势,我相信下一阶段中国的一个疫情防控仍然会延续目前的防控策略",同时他呼吁公众不要过度担心,但一定要持续做好基本防护。中国疾控中心最近发出提醒:提示秋冬季存在新冠和流感叠加流行风险,要做好预防和控制的准备。流感容易导致发烧,患者聚集到发热门诊,又有暴露和传染的风险。而如果出现双流行,不仅患者健康压力大,医院和医务人员会形成压力。张文宏建议:身体免疫力比较低的,或者一些特殊的人群尽早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秋冬季来临后一定要注意保暖和营养均衡,尽量避免流感发生;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如坚持佩戴口罩、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等。既能减少流感的发生,对于预防新冠也非常有用。对于大家都很期盼的疫苗,张文宏希望大家先别着急。他表示,很多疫苗在年底可能会有非常好的临床研究成果,但短期内应该不会有特别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药物上市。在等待疫苗的时候,普通人该做什么?张文宏再次强调免疫力是人体抗疫的好朋友,"即使将来有特效药上市,我们也认为免疫力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特效药"。

02

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免疫力

让自己的免疫力强大?

构筑免疫力防线,营养均衡是关键。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免疫力,让自己的免疫力强大?张文宏、于康和张旭光三位专家给出了明确答案。张文宏再次点赞蛋白质对免疫力的关键作用,"在今年的抗疫当中,我也在不同的场合提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在摄入自己的营养方面尽量地做到均衡,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在产生抗体等特殊的抗病毒的或者抗细菌的一些免疫物质的时候,蛋白质是非常重要的原料,所以要保证一定量的蛋白质摄入"。于康特地提醒老年群体要好好吃饭。老年人秋冬季肠胃功能减弱,加上吃的种类偏少,"这是我们认为最大的对免疫和健康的一个挑战"。他建议老年人群体首先要做到食谱的宽泛、广泛性,一天吃12种食物,一周吃25种。于康还呼吁广大年轻朋友要"多回家陪老人",这是让老人好好吃饭的最好的一个办法。张旭光建议不同人群要补充相应的营养。他现场分享了营养清单,"包括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A、铁和锌等。这些微量元素能够很好地保护我们的免疫力,甚至是提高我们的免疫力。"

03

秋冬季节,个人疫情防控“小贴士”

居家

做好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以及防控物资的储备,多通风、勤洗手,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勤晒衣被。

旅行

提前预约门票,避免扎堆排队或等候。尽量不去中高风险地区旅游、探亲、走访等,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佩戴口罩并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办公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少乘电梯、多走楼梯,少开会、少集中,对门把手、键盘、鼠标等进行必要的消毒。

购物

配合工作人员开展健康码查验,不在购物场所长时间逗留,付款时尽量选择扫码等非现金、非接触的支付方式。

聚餐

提倡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公勺,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降低感染风险。

户外

尽可能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避免扎堆聊天,需要交流时应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或佩戴口罩。

04

其他传染病症状及其预防?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性呼吸道传染病,经空气飞沫传播,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发热(可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有时也会出现呕吐、腹泻等。无并发症患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婴幼儿、老年人、有心肺疾病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容易出现肺炎等严重并发症,预后较差。

主要预防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措施,流感疫苗全年均可接种,最佳接种时间为9-12月份。

2、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不共用毛巾手帕等;

3、注意保持空气流通,及日常环境消毒工作;

4、避免与呼吸道感染病人密切接触,探视患者应戴口罩,探视后应采取洗手等防护措施;

5、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的场所,确需前往的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

02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主要发生在秋冬季,易在学校、幼儿园等处引起集体暴发。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

主要预防措施: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2、发现吐、泻患者要做到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发生群体性感染;3、在处理呕吐物时也要戴上口罩,并及时使用含氯漂白剂等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预防病从口入。

03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病原体有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每年夏季是手足口病高发季节,部分地区还会出现秋冬季小高峰。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同一儿童可因感染不同型肠道病毒而出现多次发病。手足口病主要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进行传播。

主要预防措施:1、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如:进食前、如厕后、处理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应洗手;2、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纸巾掩盖口鼻,并将纸巾丢至垃圾桶;3、勿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汤匙等。需清洗和消毒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过的玩具或其他物品、以及经常触碰的物品、家具和厕所,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75%的酒精不能灭活肠道病毒。避免密切接触手足口病患者。4、感染手足口病后要进行隔离治疗,尽量减少外出参加聚会活动,以避免传播疾病。若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应在家自行隔离更长时间,直至皮疹水泡干涸后2周。

04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主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0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腺病毒11型也可引起该病。发病后2周内传染性最强。该病潜伏期一般为12-48小时,最长可达6天。一般可在2~3周痊愈,属于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多见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发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快,人群普遍易感,易导致流行或暴发。

主要预防措施:1、在疾病暴发或流行季节,应做好个人预防,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共用毛巾脸盆等个人生活用品;2、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应擦拭消毒、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3、患者病后7~10天内,应尽量居家治疗休息,减少公共场所活动。

0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特征为腮腺肿大,也可侵犯睾丸、卵巢、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严重并发症。流腮发病呈双峰分布,每年11月至次年1月、4-7月为发病高峰。

主要预防措施:

1、适龄儿童应及时接种含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成分的疫苗,如麻腮风疫苗;

2、平常应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房间或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3、患腮腺炎后要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一般应从发病始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约3周;

4、被患者污染的饮食用具应煮沸消毒。

06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该病流行于夏秋季,儿童发病率较高,近年来局部地区成人发病呈增加趋势。乙脑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动物(如猪、牛等家畜和鸭、鸡等家禽)或人受感染后出现病毒血症,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传播途径为通过蚊子叮咬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以隐性感染最为常见,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主要预防措施:1、及时接种乙脑疫苗,提高易感者的免疫力,是预防乙脑的最重要措施之一;2、注意灭蚊和消灭蚊虫孳生地,如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3、外出时注意防止蚊虫叮咬;4、对早期发现的乙脑病例,应早诊、早治,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来源:网络

监制:王娇

编辑:王小雨

您看此文用

·

如果喜欢,请点亮在看!感谢您的分享!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cf/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