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介安宫牛黄丸的前世今生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3.html 这药既是神秘的药,也是神奇的药!是我们中华传统中医药的金牌精品。 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略带神秘色彩的传统医药常在疾病治疗中起到意想不到的疗效。如今,因为一些网络红人的推荐,一批中药成为“网红”,受到众人追捧。被列入国家一级保密处方的“安宫牛黄丸”算是其中典型,它以救人于即倒而赫赫有名。 那么,安宫牛黄丸到底是常用药,还是急救药? “江湖地位”:安宫牛黄丸具有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的作用,在中医治疗高热的药物中享有极高的“江湖地位”,与紫雪丹、至宝丹并称为“温病三宝”。 其实上述三者选用也颇有讲究: 安宫牛黄丸适用于那些高烧不止、神志昏迷、“稀里糊涂”的患者。 紫雪丹适用于伴热惊厥、手脚抽搐、经常发出“乒乒乓乓”声响的高热、烦躁甚至昏迷的患者。 至宝丹因为药方采用了许多芳香开窍的药材,因此对于昏迷深重伴发热痰盛,且表现得不声不响的患者更为适用。 综合以上特点,中医界流传着“乒乒乓乓紫雪丹,不声不响至宝丹,稀里糊涂牛黄丸”之说,可见此三宝中仍以安宫牛黄丸为上品。 安宫牛黄丸的“前世今生”也颇有说头。它源于清朝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此方组成精当,作为热入心包、神昏窍闭危症的抢救药品,具有明显的开窍醒神、降温止惊的作用。方出后成为定式,为后世医家所重视,广为医者所传。 ◆“神丸”的发明人吴鞠通明明已是“大内高手”,因何迟迟不敢行医? ◆安宫牛黄丸外面裹的那层金箔,是真金吗? ◆安宫牛黄丸采用的犀角,用非洲犀角行不行? ◆洁净如洗的珍珠,为什么必须用豆腐进行蒸煮? 要不是赶上大疫,吴鞠通未必敢出手治病,他的安宫牛黄丸就改良自牛黄清心丸。 中医的四大经典医学名著是哪四部?说法不一。一种版本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伦》、《神农本草经》。另一种版本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伦》、《千金翼方》、《温病条辨》。 这《温病条辨》的作者吴瑭(字鞠通),另有一大名作,就是咱们这篇文章的主角,“安宫牛黄丸”。 乾隆年间,吴瑭即吴鞠通出生于江苏淮安一个秀才家庭。19岁时,父亲因病早逝,吴鞠通“愧恨难名,哀痛欲绝”。吴鞠通以为“父病不知医,尚复何颜立天地。”于是他开始遍览方书,刻苦研读,弃举子之业,而专事方术。一读就是十几年。26岁时,吴鞠通被选贡入京,参与《四库全书》子集医学部分的抄写检校工作。在此期间,他进一步研读晋、唐以降各家名医学说,受益匪浅。 他读起前朝吴又可的《温疫论》时注意到,在吴又可生活的晚明时期,战乱频仍,瘟疫流行,而大多医家还囿于伤寒之论,不能变通,而吴又可独树一帜地提出了流行性瘟疫“是无形之戾气口鼻侵入人体而致”,是为中医传染病学奠基。前几年我国发行的电影《大明劫》,就是再现了明末战乱时期,一代大医家吴又可的医学实践故事。 这个早于西方年的传染病学的发现,无疑刺激着吴鞠通,他更加“嗜学不厌,研理务精,抗志以希古人,虚心而师百氏”。因此吴鞠通的医学知识大长。虽然他学业日精,但他处事却慎之又慎,一直未敢坐堂行医,出手治病。乾隆五十八年(年),京都大疫流行,不少病人因治疗不当而死亡,“十七年磨一剑”的吴鞠通“怀救世之心,秉超悟之哲,”在亲朋的鼓励下,施以名家叶天士奋力抢救之法,“六经辩证,三焦论治,卫气营血”,在改良牛黄清心丸基础上,制成安宫牛黄丸等名药,一下子从危重病人中救活了几十人,自此吴鞠通声名大振。 嘉庆一十八年(年),吴鞠通在他终生的朋友汪廷珍(时任礼部尚书)的鼓励下,他撰写的《温病条辨》得以刊刻问世,“是书一出,大道不孤”,安宫牛黄丸也从此更为世人所熟知。 细研安宫牛黄丸的名字。“宫”,指宫殿,君王居住在其中。如果用它来比喻人的脏器,那么心的作用即可被喻为“君”,而心包则可被喻为“宫”—“安宫”一词就由此而来。而牛黄则是这味药的君药(主药),它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安宫牛黄丸共由十一味中药材构成,组方严谨,年来的临床疗效也验证了它的科学性。 神药由来安宫牛黄丸创始人 在同仁堂乐家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三次系统地整理编辑过配方的详细记录。第三次系统的修订整理是在同治八年(年),由乐氏第十世乐平泉整理校勘,这一次他更把传统配本扩展到16个门类,增收至种配方。其中所增加的第十六个门类正是“温疫门”,而温疫门中的首药就是安宫牛黄丸。 根据《同仁堂药目》叙,同仁堂的创建人乐显扬曾说:“古方无不效之理,因修合未工,品味不正,故不能应症耳。”他的语言翻译成现在的意思就是说,古代的药方是可以信赖和遵循的,但如若制药工艺不过关(“修合未工”),药品原料不合格(“品味不正”),就不能充分地显示相应的疗效了。这个教导和告诫一直被传统制药人所铭记。 安宫牛黄丸药品标准就是六个字:“上等、纯洁、地道”,六个字都有来头——它是宫廷用药的标准。 “上等”就安宫牛黄丸的配方来说,写明使用京牛黄、广郁金、当门子(麝香中最好的部分)、雄精(雄黄中的上品)、梅片(天然冰片),这些都是上好的药材。 “地道”安宫牛黄丸中所采用的犀角,一定要用亚洲犀角,因为非洲犀角(广角)热性,不符合要求。黄芩则要使用承德产的条黄芩,黄连要用产于四川的鸡爪黄连,还有栀子一定要用红色的,因为红色的栀子是成熟度最好的。 “纯洁”关于药材的纯洁,主要是去掉杂质和非药用部分。就说鸡爪黄连吧,它虽是药效最好的黄连,可是根都簇在一块儿,里面混杂泥土和须根,所以就得把它扒开。去掉杂物的同时,还得把上面的毛给刮掉才行。纯洁的目的是为了“净料投料”,使所有的药材都达到洁净,杂质一点都不能有,这才能彻底保证制成药品的质量和疗效。 其他药材里的异物也是手工挑拣,比如朱砂里若有铁屑要用吸铁石吸走,麝香带着的毛皮要细心筛除。还有看上去干净的珍珠为了彻底洁净,也必须经过“豆腐制”,即用豆腐进行蒸煮,以便利用蛋白质的化学反应对污垢进行清理。这些都要在药材前处理工序完成。 安宫牛黄丸是传统丸剂,丸剂为原粉制剂,从表面看并不复杂。但是不同质地的药材要经过粉碎、混合、制丸、包装等工序,这就包含了许多传统的手工技艺和诀窍在里了。 手工制作的安宫牛黄丸,基本标准是一料药必须出丸,正负只许差一丸。这一料药的分量大约是克,大约相当于克药粉加上克蜜,折算出来则大约是3克一丸,可见误差得控制在这么小的范围才行。同仁堂的药工们,据说在同仁堂生产年安宫牛黄丸的历史上,从来都未出现过任何偏差,不仅是因为药料的贵重,而且还有那份制药人诚信和诚意。 安宫牛黄丸外面裹着的一层金箔,具有坠痰镇固的作用。关于这层金箔也有说法。以前在大规模制药时,使用金箔入药是需要有关部门特批才行的,但即便是在世事混乱的“文化大革命”时期,为安宫而制作金箔的黄金一直也没有断档。 要把黄金制成金箔,不仅需要极高纯度黄金,还需要千万次的锤制。听老药工们说,一两黄金能锤制延展至将近一亩地的面积,可以想见裹在安宫牛黄丸上的金箔之薄。 制作安宫牛黄丸,不论是下料、研配、搓制、封腊到包装,全部是手工完成。别看蜡皮包装那么简单,它可以保证药丸放置很久,保持药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故宫博物院方面曾派人去检查故宫里存放的同仁堂老药,据老药工说,故宫里存放的一些药少说也得有上百年的历史,可是打开蜡皮以后,里面的药丸柔软,香气俱存。 安宫牛黄丸安宫牛黄丸地道制作原料 盒装安宫牛黄丸(一盒两丸) 粒装安宫牛黄丸(一粒装) ■年12月3日,国务院正式公布,在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中,作为中医药制作技艺,北京同仁堂、天津达仁堂和山西广誉远的安宫牛黄丸的制作技艺列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目录扩展项目名录的传统医药项下,将受到国家的保护和利用。 ■6年,北京“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经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文化部再次单独把“安宫牛黄丸”列入传统医药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xz/4370.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新鲜虫草多少钱一克,去高海拔产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