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间
我的朋友们,晚上好!(可能是上午好!中午好!下午好!) 首先照例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处境,虽说大致的情况在这个月的一通通视频电话里已经说的差不多。 目前我还被锁在小小的寝室里,最远去到的地方是寝室对面的卫生间,出门要戴口罩,三餐有专人来送:早餐是牛奶面包和火腿肠,正餐是味道不佳的两荤一素盒饭。 一些关于气味的胡言乱语这个话题我早就想写,只是不知道要怎么描述。 可能是从去年的夏天开始,有一个奇怪的想法出现:如果从我的印象出发,给我熟识的人的性格来一个抽象的描述,我想香味是最为合适的(就像大家喜欢用橘子味汽水来描述夏天的印象,用热奶茶或热汤描述冬天的一样。) 拿我自己来打比方:首先绝不是什么明显强烈常见的香味,因为我不是什么八面玲珑的人,我经常情绪不太稳定,对事物的喜爱也时而猛烈时而寡淡,在一些情况下我也非常偏激,经常协调不好理性和感性的出场顺序,所以鞭炮燃烧后的硫磺味和中药房里的药材味就比较适合。 或者我的好友于城浩(我抱歉拿你举例子,但你一定会原谅的哈哈哈哈哈哈):他是一个像太阳一样的人,真诚又热情,所以像是把一个橘子掰成两半时窜进鼻腔的香味。 并不是说其他的好朋友们不值得我在这里写下我对你们的印象,只是怕你们因为不喜欢而被冒犯,故不在此展开。 如果可以且时间允许,我真想抓着我的朋友们把你们的味道一个个说给你们听。 对我自己人格和灵魂的探求 前几天在朋友的推荐下做了mbti的人格测试,结果是entp的辩论家型人格,虽说我对这类测试的结果是抱着看星座解析一样的态度来审视的,但不得不说也有其可取之处,因为它相当直白地指出了我的几个缺点: 自信且自大,我总认为自己能做好任何事,只是有些事不感兴趣或没有使出全力罢了,但是常常对自己该完成的任务放弃或拖延(因为去做突然跳出来的感兴趣的事了) 我对人云亦云和思想浅薄的人少有耐心(甚至有时候相当不礼貌),我喜欢唱反调,也喜欢抱有不同意见的人,更喜欢对一群人输出观点,没有什么能比接受新的观点和输出我的观点能更快速的让我获得幸福感。 有时候会很计较,很希望自己是正确的一方,为此我会卖力的证明自己是对的。这反映出我可能可以适应任何的观点,就算这个观点我并不完全同意——我享受为它辩护的过程。 到底是谁在代我享有人权 隔离,这种感觉从未体验过,整体下来相当奇妙:像是不知不觉间得到了什么(安全),作为交换也失去了什么(自由,我不说各位也知道),只是此间一直有个疑问环绕:这个看起来还算说得过去的交换,当它成立的时候,是否有人询问过我的意见?我也曾经怀疑过,拒绝诸如此类的庇护,是否也是我人权的一部分,可能这样讲比较过分,看起来很不识时务,但如果情况稍微不那么严峻?减轻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我们的人权才允许我们理直气壮地说不。 或者换个说法,我们的宣传向来提倡牺牲个人利益来成全集体利益,但是这点为什么不适用于"如果放开管理会因为一点点致死率死去的那一小部分的老人和孩子"?到底照顾哪一方?又是谁替我们做了决定。 或者说,个体的一些举措是否真的对这样宏大的局面造成一丝的影响,今天想在这里与大家讨论这样的问题,因为我觉得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将我们区分成了两个"主义",并不是说要把持这两种观点的人分个孰优孰劣,而是希望讨论一下,我们是否真的一直以来都在高估个体在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如此遵守社会规训,到底是在行谁的方便? 前段时间我在朋友圈发问:"人类是否会自发地结成社群?"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可能人类结成社群,放弃一部分个人利益来换取社群的庇护是一种天性?我不知道。 我只管自顾自地把这些都归于一场荒诞的复合,说我故弄玄虚、反社会也好,说我懒得思考也罢,无所谓,因为有太多事情找不到答案,太多现象经不起仔细推敲,但无论如何,结论应该是思考的终点而非起点。 写到这里,我已经意识到了读明白上面那段乱七八糟的文字有多困难,如果你读到这里,向你致谢! 抬头已是后半夜,祝大家万事顺遂,身体康健,可以自由出入寝室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jb/9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高血压的辨证治疗以及食疗养护
- 下一篇文章: 人工牛黄甲硝唑与甲硝唑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