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我们必须了解的药品安宫牛黄丸
马上又端午节了,大家都知道这天要吃粽子。长一点的知道在这天中午午时吃一颗安宫牛黄丸,预防心脑血管中风与脑溢血等病。大家知道粽子来历多,安宫牛黄丸的来历少?今天我们就讲讲中医温病条辩的名方:安宫牛黄丸。 要了解安宫牛黄丸我们就必须了解中医大师吴鞠通,因为是他总结了自医圣张仲景伤寒空缺,开启温病条辩的先河。 我国历史上对大规模的流行性传染病常以“瘟疫”“温病”冠之,传统中医药文化对于如何防治瘟疫、战胜疫病,从长期的治疗防治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宝贵经验。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撰成《伤寒杂病论》,为中医治疗伤寒等“瘟疫”奠定了基础。明代名医吴又可著有《温热论》,创造性的提出瘟疫病毒从口鼻入的科学观点,摸清了瘟疫的传染方式和发病特征。清代初年的名医叶天士编著《温热论》,创立了卫气营血、类证辨治温病的纲领。清代中期,淮安府的一位名医吴鞠通将吴又可总结的辨证施治、治疗“温病”的方法发扬光大,其《温病条辨》一书对于今天中医战“疫”依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温病条辨》其上焦篇:上焦即心肺,温病初由口鼻入,鼻通于肺,肺卫受邪;温病顺传到中焦,则见脾胃之证,病情加重;温邪深入下焦,多为肝肾阴伤之证,均都处以安宫牛黄丸服之。直到今天在中医助力战胜SARS、治疗新冠肺炎中,《温病条辨》提出的三焦辩证理论,依然发挥着巨大作用。 小贴士:吴鞠通(—),名瑭,字配珩,号鞠通,清代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淮安区)河下人。吴鞠通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吴守让是当地秀才,古代传统社会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年少的吴鞠通从小就受到儒家正统的教育,并未有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想法,但这一切在他18岁时发生了改变。 明清江淮地区水旱灾害频繁,“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因此伤寒、霍乱、鼠疫等各种瘟疫也常肆虐。吴鞠通18岁时,父亲不幸感染上瘟疫,当时称之为“温热病”,吴鞠通四处奔波寻找医生,家里积蓄花的精光,父亲的病却毫无起色,甚至父亲临终前都没有诊断出到底得了什么病。父亲的病故令吴鞠通悲痛欲绝,他放弃“皓首穷经”的科举之路,改而钻研医术。 吴鞠通购置了一批医书,在为父亲守孝期间便刻苦攻读。数年后,吴鞠通的侄儿又患上了温热病,“发黄而死”。当时的吴鞠通虽然学了几年医书,但也没有搞懂温热病是怎么回事。亲人接连染温热病亡故,更坚定了吴鞠通探索温热病的病理和医治方法的决心。 当时全国中医水平最高的地方是北京,26岁的吴鞠通毅然离开淮安,举家迁往北京。他一面去应聘《四库全书》抄写员的差事,挣钱糊口,又请教当时著名的中医前辈,利用各种条件研究医书。正巧,他被分配抄写和校对的《四库全书》部分正是“子部·医书类”,这给他提供了大量阅读先贤医书的机会。当然,他心中始终放不下他的父亲感染温热病而去世的心结。吴鞠通综合了吴又可的《瘟疫论》总结瘟疫传染原理,又看到叶天士的温病理论《温热论》书中的温病理论,并且尝试在治疗病人的实践中,摸索成功的方法经验。 乾隆五十八年(),北京城瘟疫肆虐,许多患者因病情耽搁、诊断有误、治疗不当而死亡。诸药不效,医皆束手,病势异常严峻。刚开始,吴鞠通也对自己的医术缺乏自信,后来在朋友的劝说下,收治了一些重症病患。吴鞠通这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救治温病患者的理论和方法,挽救了数十人的生命。消息一出,京城震动,吴鞠通的大名也传了出去。 现在我们看看他的处方: 年清朝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创建安宫牛黄丸方 牛黄(一两)郁金(一两)犀角(一两)黄连(一两)朱砂(一两)梅片(二钱五分)麝香(二钱五分)珍珠(五钱)山栀(一两)雄黄(一两)金箔衣黄芩(一两) 上为极细末,炼老蜜为丸,每丸一钱,金箔为衣,蜡护。脉虚者人参汤下,脉实者银花、薄荷汤下,每服一丸。兼治飞尸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大人病重体实者,日再服,甚至日三服;小儿服半丸,不知再服半丸 安宫牛黄丸方论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之方也。牛黄得日月之精,通心主之神。犀角主治百毒,邪鬼瘴气。珍珠得太阴之精,而通神明,合犀角补水救火。郁金草之香,梅片木之香(按冰片,洋外老杉木浸成,近世以樟脑打成伪之,樟脑发水中之火,为害甚大,断不可用),雄黄石之香,麝香乃精血之香,合四香以为用,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朱砂补心体,泻心用,合金箔坠痰而镇固,再合珍珠,犀角为督战之主帅也。 1兼治飞尸卒厥,五痫中恶,大人小儿痉厥之因于热者。 2此芳香化秽浊而利诸窍,咸寒保肾水而安心体,苦寒通火腑而泻心用之方也 3使闭固之邪热温毒深在厥阴之分者,一齐从内透出,而邪秽自消,神明可复也,黄连泻心火,栀子泻心与三焦之火,黄芩泻胆,肺之火,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 翻译三个原文: 1飞尸卒厥,是神昏,晕厥;五痫中恶,冒犯不正之气昏迷不醒癫痫;痉厥,即抽筋昏迷。这句话总的来说是药可治疗由热入心包引起神昏,癫痫,晕厥,抽筋等。 2热入心包,心火煎熬,肾水不足,清心火。 3泻郁闭心包的火热,使邪火随诸香一齐俱散也,总体来说,安宫牛黄丸用在热闭心包,神昏,惊厥,抽筋等比较危重的患者,这哪是保健品的功效,就是救命药。 临床用药: 安宫牛黄丸说明书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 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 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从说明书来说,适应症没有那个普通病,都是急危重症,是救命药,不是保健药。 口服。一次1丸;小儿三岁以内一次1/4丸, 四至六岁一次1/2丸,一日1次;或遵医嘱。 热证:突然不省人事、肢体乏力,口臭、烦躁不安、面红身热、舌苔黄脉弦实有力等症,为热闭神昏之象 寒证:脸色苍白、身凉、舌苔白、大汗淋漓、四肢冰冷,舌淡苔白厚滑,脉沉细微,切记莫用,后果很严重! 由此看来端午节吃安宫牛黄丸在中医角度是合理的,民间信仰认为五月为毒月,端午(五月初五)又称"毒日?怒日"。有五毒,即蛇、蜈蚣、蝎子、蜥蜴、癞蛤蟆。此月多灾多难,甚至生孩子都会夭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预防,包括以服药和宗教手段来避五毒之害。为了对付五毒,在端午节要赐扇,小孩穿五毒裹肚,佩香囊,捕蛤蟆,贴端午符,沐浴兰汤等等。之所以端午老百姓推荐安宫牛黄丸,古人认为,端午这天是犯禁忌的日子,认为此时五毒尽出,需驱邪避毒!《月令》认为该月是瘟毒盛行的时节,很多地方有喝"雄黄酒"的习俗来清热解毒。端午前后,天气较为温热,人体出汗较多,身体的热毒积聚,中老年容易发生中风。因此,民间有说法:"端午一碗雄黄酒,一年邪毒全驱走"。方中犀牛角为山海灵兽,可解百毒,邪鬼瘴气。 张铭仁渊亭有机:尊重生命,健康护航。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jb/7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火箭批发中国新型PHL换弹画面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