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心中,牛的形象常常是任劳任怨、勤劳踏实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孺子牛”常被用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孺子牛”出自《左传》里的一个典故,齐景公与儿子嬉戏时,自己叼着绳子当牛,让儿子牵着走,孩子不小心跌倒,把齐景公的牙齿拉折了,因而“孺子牛”原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过分疼爱。人们常以牛喻勤士,如用成语“牛角书生”形容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当然,牛也有缺点,“老牛拉破车——慢慢腾腾”“骑牛追马——望尘莫及”表现了牛的磨蹭,“对牛弹琴”则体现了牛的愚笨。人们用“当牛做马”来形容那些不辞劳苦地为他人劳作的人。“版筑饭牛”则指贤臣的出身低微。“牛溲马渤”里的牛溲是车前草的别名,马渤是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这两样东西均可入药,“牛溲马渤”这一成语形容那些地位卑贱,但却是可用之才的人。“牛鬼蛇神”泛指各类丑物或各种坏人,“牛头马面”比喻各种凶恶的人。“牛黄狗宝”里的“牛黄”指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指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常用来比喻坏透了的心肠。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中,尤三姐说:“我有本事先把你两个的牛黄狗宝掏了出来,再和那泼妇拼了这命,也不算是尤三姑奶奶!”牛也常和粗俗联系在一起,如“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倔强是牛的典型性格,和固执倔强有关的歇后语有很多如“天生的牛脾气——倔强”“疯牛钻进死胡同——不好回头”“黄牛打架——死顶”“水牛过小巷——转不过弯来”“劝牛不吃草——白费口舌”等等。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把牛角安在驴头上——四不像抱着琵琶进磨坊——对牛弹琴背着牛头不认账——死赖笨牛吃麻雀——不好捉弄逼着牯牛(公牛)生子——强人所难壁上的春牛——离(犁)不得;跟(耕)不得布袋里装牛角——内中有弯苍蝇飞进牛眼里——找累(泪)吃苍蝇给牛抓痒痒——无济于事长就的牛角——值(直)不得;直不了车后拴小牛——歹毒(带犊)吃了鱼钩的牛打架——勾心斗角冲沟里放牛——两边吃(比喻两面受益,好处很多。)初生的牛犊——不怕虎穿了鼻子的牛——让人牵着走打猎的不说鱼网,卖驴的不说牛羊——三句话不离本行大车后面拴小牛——歹毒(带犊)大牯牛落井里——有劲使不上;有力无处使灯草打老牛——不痛不痒;无关痛痒灯草套牯牛(公牛)——动不得灯心上煨牛筋——快不了掉在枯井里的牛犊——有劲使不上;有力无处使丢了黄牛撵(ni——n追赶)蚊子丢了黄牛撵兔子——不知哪大哪小丢了一只羊,捡到一头牛——吃小亏占大便宜犊子踢牛婆(母牛)——恩将仇报;以怨报德端公(巫师)吹牛角,道士吹海螺——各师各教对牛弹琴——不入耳,难入耳;充耳不闻;白费劲;枉费工对牛吟诗——不入耳;难入耳对着牛嘴打喷嚏(penti)——吹牛躲过了老虎,又撞上了野牛——一个比一个凶(比喻灾祸一个比一个严重。)躲过野牛碰上虎——一个更比一个凶放牛娃去放马——乱套了;乱了套黄牛背上的跳蚤——自高自大黄牛吃草——吞吞吐吐黄牛打架——死顶黄牛脚印水牛踩——一个更比一个歪黄牛落泥塘——越陷越深黄牛拴鼻绳——跑不了黄牛咬黄连——吃苦耐劳黄鼠狼拖牛——自不量力;大干一场黄鼠狼戏水牛——大的没有小的能风马牛——互不相干;各不相干疯牛钻进死胡同——不好回头蛤蟆被牛踩——浑身是伤蛤蟆跳到牛背上——自以为大耕地里甩鞭子——吹(催)牛耕牛吃羊草——怎能吃得饱过河的牛尾巴——拽(zhu好花插在牛粪上——可惜;真可惜好花插在牛屎上——真可惜耗子爬到牛角上——自以为大耗子拖牛——大干一场耗子钻牛角——没有出路;死路一条黑天捉牛——摸不着角画上的春牛——中看不中用见惯了骆驼——看不出牛大来(比喻眼光太高)脚踩牛屎——一塌糊涂叫牛坐板凳——办不到;没法办。和牛有关的这些成语、歇后语,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农耕畜牧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洗礼,这些生肖熟语也逐渐成为了民族文化的象征。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jb/6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