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每年20万人因吃错药死亡这些您一定
安全用药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重大问题! 新华网消息,国家食药监总局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万人吃错药而损害健康,导致死亡的有20万,是全国交通事故致死人数的2倍! 这15条用药知识,就是15条救命锦囊,一定要收好! 1感冒药不能混合吃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的成份,如果将多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可能导致对乙酰氨基酚服用量过大,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造成肝损伤。 选购药品时,应先识别药品通用名,弄清药物是否存在成份相同的情况,避免买错药或重复用药致严重后果。 2维生素服用过量可能变毒药不管身体需不需要,就大把大把地、有滋有味地嚼着维生素,可能导致维生素服用过量变“毒药”。 大剂量人体并不需要的各种维生素成分进入人体后,会抑制人体正常汲取营养的渠道,并增加肝肾的排泄负担。 适宜的做法是,均衡膳食、合理烹饪来获取身体所需维生素。即使需要额外补充,也应该身体缺哪种维生素就摄取哪一种,不能乱补充。 3复方甘草片:别和头孢类药物一起用复方甘草片含乙醇,与头孢类药物合用,可能容易产生双硫仑反应。 可能使血中乙酰醛浓度上升,出现面部潮红、头痛、眩晕、腹痛、胃痛、恶心、呕吐、气促、心率加快、血压降低及嗜睡、幻觉等。 4头孢类抗生素:停药7天内不能沾酒服用头孢类抗生素时,不仅不能喝酒,就是停药7天内都不能碰酒或是进食含乙醇制品的饮料、食物,比如酒芯巧克力、藿香正气水、发酵的食醋。 原因是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后再喝酒,可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发生中毒反应,医学上称为双硫仑样反应,会表现出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肝损伤等,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等改变。 一旦出现严重的双硫医院。 5滴鼻液:长期使用可能引起鼻炎含少量麻黄素的滴鼻液可收缩鼻腔黏膜,缓解感冒早期出现的鼻痒、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如果使用超过一周,过度使用将损害鼻腔微纤毛,容易引起药物性肥厚性鼻炎,时间长了还会产生依赖。 6润喉片:当糖吃可诱发口腔疾病把润喉片当成糖果,没事就含几片。这样滥用润喉片会大量杀死口腔细菌,造成菌群失调,导致真菌感染,形成口腔溃疡。 多数润喉片具有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的作用,经常含服会使黏膜血管收缩,诱发口腔疾病,尤其是儿童千万不能把润喉片当糖吃。 常见的薄荷喉症片、含碘喉症片、草珊瑚含片等都属于润喉片,没有病症时最好别吃。 7缓释药片不能掰开吃缓释药片如果掰开或嚼碎,大量药物会顷刻释放,毒副作用会大大增加。 缓释药片采用了特殊的药片结构,可以在人体内起到长效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逐渐释放,减少服药次数,给病人服药带来不少方便。 如果掰开,在很短的时间里把这个比普通制剂多两到三倍的药物都给释放出来了,就会造成体内短时间血药浓度非常高,有可能造成药物中毒。 8创可贴:乱用或可引发感染创可贴只适用于创伤较为浅的小伤口,如果是动物的咬伤,或伤口比较深,最好别用创可贴把伤口封闭起来。 因为创可贴只能止血,不能完全做到抗菌消毒,再加上其吸水性和透气性较差,一旦使用不当会使伤口感染。 对于较大、较深且有异物的伤口,不宜使用创可贴,医院就诊。 对于已污染或感染的伤口,如较重的皮肤擦伤、烧烫伤等,不宜使用创可贴。 至于毛囊炎、疖肿、化脓性感染的伤口以及各种皮肤病,更不能使用创可贴。 9激素类外用药:反复涂可能会产生依赖激素药膏长期使用会有依赖,一停激素就反弹。 比如,神经性皮炎经激素治疗后好转,停用后又复发。于是有些人就会反复涂抹,时间一长便会对激素产生依赖,引发激素依赖性皮炎。所以一般医生建议涂抹激素药膏不得超过两周,如果要继续使用要咨询医生。 10膏药:不能通用!膏药不能通用,每种膏药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并非一痛就贴,更不能所有疼痛都贴一种膏药。 如果是因风寒引起的慢性腰痛和跌打损伤等,可用狗皮膏药或追风膏,以散寒祛风、舒筋活血、止痛。 如果因热毒郁结引起的红肿疼痛,可用拔毒膏拔毒消肿。一般的橡皮膏类膏药也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对风湿痛、腰痛、肌肉痛、扭伤、挫伤等均有一定疗效。 选适合自己用的,不能不问功效就乱贴。 11活血药物:女性经期要远离女性在月经期间用药时,有些药物是不能应用或慎用的。包括: 1.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扩张血管,加速血液流动; 2.某些抗凝血药,如阿司匹林、华法林、肝素等; 3.泻下药,如硫酸镁、硝酸钠(芒硝),下泄作用剧烈,可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上述三种药物均可造成月经量增多; 4.性激素类药,如雄激素能导致月经减少或停经,孕激素可导致引导不规则出血。 12哮喘吸入剂:吸入用药后立即漱口用哮喘吸入剂后,会有药物停留在口腔内,如果不及时清洗口腔,可引起口腔霉菌感染或是全身不良反应。 记住:使用后要用温水清洗口腔或用0.9%氯化钠溶液漱口。 13普通感冒,抗生素无能为力普通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乏力、肌肉酸痛等情况。 这种普通感冒,多数是病毒性感冒,一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能够自动康复。而一般的抗生素只对细菌引起的感染有效,对病毒可以说是“无能为力”,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患了普通感冒一般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治疗。 14牛黄解毒片:长期吃当心砷中毒牛黄解毒片中的雄黄含砷,长期服用或擅加剂量,非但解不了毒,还可能中毒。 一旦出现皮疹、剧烈瘙痒、发热、哮喘、胸闷、心悸、腹泻等“砷中毒”症状,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另外,长期服用牛黄解毒片还可能伤脾胃。大黄、冰片、石膏、黄芩等成分性质寒凉,大量服用会伤害脾胃。 牛黄解毒片服用疗程一般应该控制在3天左右,连续服用该药最多不能超过5天。 15止咳水:1次超过60毫升会产生幻觉“止咳水”,是必须严格凭处方购买的药品。属于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含有磷酸可待因、盐酸麻黄碱等致瘾成分,合理服用不会成瘾。但如果不遵医嘱大量服用,一次喝一两瓶,其中的可待因或麻黄碱等成分就会刺激中枢神经,让人产生幻觉和快感。 远离用药的十大误区 希望市民不要勿轻信广告、勿偏听谣传 遵医嘱、科学安全的用药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都有什么误区 一定要认真看完 关键时刻能保命 误区一:保健食品当药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没有临床治疗作用,不能代替药品使用,不论是谁都不应该用保健食品代替药品。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应该必须严遵医嘱,科学长期的用药,切勿因食用保健食品擅自停药。 误区二:追求疗效,多种药物叠加用 联合用药种类越多,药物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越大,含有同种成份的药品不能重复服用,以免因剂量的叠加导致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误区三:随意更换或增减药物剂量 不论什么药物,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更换或增减剂量,频繁换药,随意调整用药剂量,甚至停药,轻则达不到理想的疗效,加重病情,重则会发生增加并发疾病等危险,危及健康。 误区四:药品存放太随意,儿童误服损健康 近年来,误服药物已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家庭储药务必要避开儿童可触及的地方,一旦发生意外一定要带上误服的药品及包装就近就医,以便有针对性的治疗。 误区五:随意服用非处方药 相对于处方药而言,非处方药物安全性较高,但是有些非处方药在少数人身上也能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非处方药也要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服用。 误区六:长期服用成瘾药物,依懒性戒不掉 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药品,如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物、镇静催眠药物等等,也可能产生依赖性,应遵医嘱服用,切勿自行加大剂量和增强疗程,以免导致成瘾性。 误区七:怀孕了就抵制所有药 不是所有的药物孕妇都不能服用,孕期生病不必完全拒药。如果在怀孕期间生病,有服用药物的需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进行治疗。 目前,咱们国家对孕妇的用药借用了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制定的标准,按药物的不同危害做出了分级: A级药物:对孕妇安全,对胚胎、胎儿无危害,如适量维生素A、U2、C、D、E等; B级药物: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基本无危害,如青霉素、红霉素、地高辛、胰岛素等; C级药物:仅在动物实验研究时证明对胎儿致畸或可杀死胚胎,未在人类研究证实,孕妇用药需权衡利弊,确认利大于弊时方能应用,如庆大霉素、异丙嗪、异烟肼等; D级药物:对胎儿危害有确切证据,除非孕妇用药后有绝对效果,否则不考虑应用,如硫酸链霉素(使胎儿第8对脑神经受损、听力减退等)、盐酸四环素(使胎儿发生腭裂、无脑儿等)等是在万不得已时才使用; X级药物:可使胎儿异常,在妊娠期间禁止使用,如甲氨蝶呤(可致胎儿唇裂、腭裂、无脑儿、脑积水、脑膜膨出等)、己烯雌酚(可致阴道腺病、阴道透明细胞癌)等 误区八:中药“安全无毒”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的两重性是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之一,中药也不例外,服用中药前一定要明确是否对症,以免贻误病情,危及健康。 误区九:用饮料或咖啡送服药物 用咖啡、茶水、饮料、牛奶等送服药物,可能与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轻则影响药物疗效,严重会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副作用增强。 误区十:发烧就用抗生素 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只能抑制或者杀灭细菌。引起发烧的原因很多,滥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病情,或造成细菌的耐药性。因此,如果出现发烧症状,医院做检查,查明发烧原因以后,医生会根据你的病情和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药物。 如何分辨抗生素? 1、名字中带各类抗生素都有用这个词干。如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罗红霉素、红霉素等。 2、名字中带青霉素类药物。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美洛西林等。 3、名字中带头孢菌素类药物,用作词头。例如,头孢拉定、头孢地尼、头孢曲松、头孢哌酮等。 4、名字中带磺胺类抗菌药,用作词头。如磺胺嘧啶、磺胺甲恶唑、磺胺米隆等。 5、名字中带四环素类药物。如四环素、地美环素、美他环素等。 6、名字中带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7、名字中带碳青霉烯类药物。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看来对于吃药 我们还是要谨慎点 实在不懂的就问问医生 免得惹来大麻烦 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免费广告活动推广 免费二手买卖便民信息 免费吃喝玩乐寻优惠 免费衣食住行寻优惠 快来扫码加小编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yf/8074.html
- 上一篇文章: 收藏留美药物清单国内常用药的美国替代
- 下一篇文章: 当心传染榆林进入流感高发期这三种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