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气温不断升高,很多地区都开始进入了「烧烤」模式,被热浪包围的天气里,人体极易发生中暑。

马上迎来暑假,户外活动的增加,爆表的气温,都增加了中暑的风险。

中暑听起来很常见,但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却不容小觑。重症的中暑如果救治不及时,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中医认为中暑乃夏季暑气当令,气候炎热,人若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中劳作,伤及气阴,暑热之邪乘机侵入而发病。

常见中医证型及主要症状表现

在炎热夏季高温,同时湿度较大、通风不好的状态下,最易出现中暑症状。中暑也分为两种不同证型,根据不同证型辨证论治会有更好的效果。

1.暑湿阻遏:头昏头痛、身热汗出、疲倦乏力、胸闷心悸、恶心欲呕。

2.暑热蒙心:高热无汗、面红目赤、烦躁不安、甚则昏迷。

中暑常用中医疗法

一、单方验方

1.取绿豆60g,或加鲜丝瓜花8朵。用清水一大碗,先煮绿豆至熟,然后捞出豆,再加入丝瓜花煮沸,温服汤汁。功能清热解暑,可预防复季气温转热引起的中暑,或用于中暑轻症。

2.取鲜冬瓜一个。将冬瓜洗净,切成碎块,打成汁,尽量饮服。可消暑清热除烦,适用于中暑后烦躁不安、口渴、尿黄。

3.取鲜姜、大蒜、韭菜各适量。洗净,姜蒜去皮,共捣烂取汁,灌服。可解表温中,适用于中暑神昏。

4.取绿豆、西瓜皮、冬瓜皮,不拘用量。可清热祛暑,用于中暑身热汗出。

二、简易治疗技术

1.穴位按摩疗法

轻症中暑,可用双大鱼际推前额、五指拿头、点揉太阳、指敲百会、掐合谷各2分钟;重症中暑,掐人中、少冲各2分钟,掐十宜穴5分钟。经上述治疗后,若条件许可,给予清凉含盐饮料,有增强疗效的作用。

2.擦药疗法

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胸后背等8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三、中成药治疗

药物选择也应根据不同证型对症下药,如果盲目使用解暑药物不但无法缓解中暑症状,反而会“火上烧油”。

1.暑湿阻遏:藿香正气水、保济丸、十滴水。

2.暑热蒙心:清开灵口服液、至宝丹、安宫牛黄丸。

如何预防中暑?

面对一年比一年炎热的天气,民医院的案例亦层出不穷。事实上,中暑的死亡率可达到六成以上。

孩童、老人、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等都是中暑的高危人群,于天气炎热时更需特别注意。

因此,如何防止中暑,应当引起大家的注意。

1.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应立即找阴凉处坐下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小口慢饮,解开领口扣子、领带、皮带等,保持身体周围通风,并涂抹或服用解暑药物;在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若症状不减反增,应及时就医。

2.中暑后在恢复过程中,饮食应清淡、易消化,补充必要的水分、盐、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及油腻食物,以防损伤胃肠的消化能力。

3.中暑患者忌大量饮水,应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ml为宜,切忌狂饮。

4.中暑之后,暑气未消。虽有虚证,却不能过早进补,以防余邪留滞。

5.中暑患者可能在连续几天内逐渐地虚脱,如有体重在数天内直线下降的情况,应加以留意,及时就医。

中暑之后,一定不要慌张,先做好必要的判断工作,才能方便救治。如判断不明,医院救治。

参考文献:

《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手册》

END

编排:李璞

审校:瑞雪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yf/7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