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头条公益直播大讲堂”播放至今,引起业内外人士的剧烈反响。张世臣教授主讲的《论胆南星的传承与创新》和刘春生教授主讲的《西学东渐:本草与植物的对话》,秉承从历史沿革出发,追本溯源的原则,结合时代的进步精神,开拓创新。一经播出评论区留言不断,观众纷纷提出问题,期待与两位教授进行互动,展开更深层次的探讨。本草头条团队对于评论区高评问题进行了汇总,向两位教授进行了请教。

01

Q1

关于猪胆汁、羊胆汁的问题

张教授:羊胆汁历史上用过(年《普济本事方》、年《奇效良方》两部书中制胆南星中用过),但极个别,不是主流。猪胆汁,历史上是从不用的。年《中药炮制经验集成》载入了河南地区用猪胆汁制胆南星,绝非传统。牛、羊、猪胆汁成分不同,以牛胆汁为最佳,羊胆汁尚接近,猪胆汁差的多。但猪胆汁易得,且价格低(牛胆汁价高难得),所以现在反倒用的多了,但绝非正宗,也就没有“守正”。

Q2

制与炙南星的区别

张教授:天南星、炙:是天南星用生姜汁泡透后切片,再用姜汁浸炒,以之制胆南星(龚廷贤);天南星、制:天南星用滾明矾湯泡,再以姜汁拌和,干后再制胆南星。两法均非用生南星制胆南星,也不是正宗!制正宗胆南星使用的天南星一定是生天南星!

Q3

胆南星能否在某种程度上代替牛黄问题

张教授:如果能按传统备九转胆南星,古人认为甚至可胜过牛黄(《幼幼集成》)。但制备九转胆南星,周期长,成本高!按此目标,一者是真想追求“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二者是要价格合理。胆南星什么价格?牛黄什么价格?当然,真按传统制备了九转胆南星,也一定要建立起相应的质量标准,最起码要达到人工牛黄的质量水平。

Q4

同仁堂有没有在做胆南星的质量等级标准?

张教授:同仁堂尚不能说已建了质量标准。

Q5

问胆南星、淡豆豉类等有没有也出一个他汀类新药这样的可能?

张教授:要看研究了。希望能有人深入研究,相信会有发现,甚至发明。

02

Q1

赤芍和白芍可以在一个方子里同用吗?

刘教授:首先,中医使用芍药,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不分赤芍和白芍,如《伤寒论》芍药甘草附子汤,方子里只有芍药,这个时期,一个方子里肯定不会有两份芍药的,也没有赤芍白芍共用的问题;第二时期,芍药分成赤芍和白芍,功效大不同,赤芍清热凉血,白芍补血,那么就有可能在一个方子里既要清热凉血,也要补血,就有可能出现白芍和赤芍。二者同用,没有违反十八反、十九畏及配伍禁忌,从用药理论看没有问题。但是,从生药学角度看,赤芍和白芍属于同种植物,同种植物的主成分一致,这么一看,主成分就会叠加,如果存在有毒成分,毒性成分也可能叠加,发生不良反应。赤芍白芍究竟能在一张方子里同用吗?从本草学看,没有问题,从生药学看,有问题。保险起见,赤芍白芍同用时应注意剂量,注意患者反应。

Q2

赤芍带皮,白芍不带皮,不对吗?

刘教授:赤芍带皮,白芍不带皮没有不对,临床就是这么用的。我的观点是,用本草的说法,赤芍当然带皮,白芍当然不带皮。用生药学的观点,二者是同种植物,主成分相同,都是芍药苷,目前的成分论不能很好解释它们的功效差别,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Q3

古人如何选择替代品?

刘教授:首先,古代本草多数来自野生,由于野生资源的局限性,某些产量低的药材势必短缺,但短缺不能不用,要找替代品。我的猜测是,古人寻找替代品,如果药材和正品在性状上相似,植物形态也相似,这就是最佳标准。退而求其次,药材性状相似,植物形态可能不同,是次标准。药材性状和植物形态都不相似的,几乎不可能成为替代品。即使药材性状、植物形态都相似,也不能肯定替代成功,还要临床等效,才是金标准。总结一下,古人替代上位的最佳标准是:药材性状相似,植物形态相似,临床等效。

Q4

进入中国药典的观点一定对吗?

刘教授:不一定,《中国药典》是法定标准,不是正确标准。例如《中国药典》记载的药材性状标准多数是基于野生药材确定的标准,和目前的药材可能不一致,含测合格是标准,但是是法定标准,不是正确标准。总之,《中国药典》标准是法定标准,和正确标准是不等同。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xz/4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