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药议rdquo牛黄
《神农本草经》中即有对牛黄的记载:“牛黄是百草之精华,世之神物,诸药莫及”。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曰“(牛黄)能安魂定魄,辟邪魅,卒中恶”。古代文献中尚有牛黄能“入骨髓,透肌肤,以引风出”,“还能治心及肝胆之病”,“久服轻身延年,令人不忘”等记载。牛黄具有清热、解毒、镇惊、止咳、平喘等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其能促进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成,是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特效药物,还具有抑制和拮抗抗癌药毒副作用等功效。 我国多个中药品种中,有多种都需要使用牛黄作原料,近年来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人们逐步解决了牛黄短缺的难题,有了牛黄的替代品:体外培育牛黄、培植牛黄、人工牛黄。四个“牛黄”其用途和功效各不相同,人们傻傻的分不清,为解决困惑,编者带你走入牛黄的世界,深入了解加以区分了解一下。 天然牛黄 牛黄是指牛科动物家牛、黄牛或水牛的胆囊结石。牛黄(Calculusbovis),别名丑宝。本品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胆结石。宰牛时,如发现有牛黄,即滤去胆汁,将牛黄取出,除去外部薄膜,阴干。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或不规则球形、三角棱椎形,少数呈管状或颗粒状。牛黄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断面金黄或棕黄色,有排列整齐,重重相叠的同心环状层纹。 性状与归经:甘、凉,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清心,豁痰,开窍,凉肝,息风,解毒。用于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厥抽搐,癫痫发狂,咽喉肿痛,口舌生疮,臃肿疔疮。 从古代许多宫廷御用药,如返魂丹、回生丹、健步丹等,直至现代中成药中的珍品,如安宫牛黄丸、牛黄降压丸、片仔癀等都是以牛黄为主药。 牛黄是牛的胆结石,并不是每头牛都会长牛黄。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中国每年的产量还不足1吨。上世纪70年代,日本有报告称,在头牛中,有牛黄者仅头,产黄率为0.21%。我国陕西用B超进行普查,牛黄的出现率为0.68%。国内天然牛黄资源稀缺,过去主要依赖进口。年,受疯牛病影响,国家明令禁止从境外疫区进口牛黄,天然牛黄走私现象趁势抬头,给消费者使用含牛黄类中成药带来安全隐患。目前,市场上80%是走私进口牛黄。 牛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本草经集注》:“今人多就胆中得之。一子大如鸡子黄,相重叠。药中之贵,莫复过此。”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的一段话:“药中之贵莫复过此,一子及三二分,好者值五千至一万也”。 产地区分 国产牛黄: 西牛黄(西黄)—产于西北。 东牛黄(东黄)—产于东北。 京牛黄—产于北京、天津。 进口牛黄: 金山牛黄—产于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智利、玻利维亚等地。 印度牛黄—产于印度、澳洲、尼泊尔等地。 等级区分 按年国家医药管理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76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分成二个等级: 一等:干货。牛的胆结石呈卵型,类球型或三角形。表面金黄色或黄褐色,有光泽,质松脆。断面棕黄色或金黄色,有自然形成层。气清香,味味苦后甜。大小块部分,兼有碎块。无管黄,杂志,霉变。 二等:干货。牛的胆结石呈管状(管黄)或胆汁渗入的各种块黄。表面黄褐色或棕褐色。断面棕褐色,有自然形成层,气清香,味味苦,无杂质,霉变。 备注:市场一般说原装进口五五货,指整个货和破碎各占一半,并且用1号筛子筛出粉末的,管黄和其他类型的天然牛黄都归在二等货里。 鉴别要点 本品多呈卵形、类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径0.6-3cm,少数呈管状或碎片,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甘,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立即用水冲不掉,也擦不掉。 “千金易得,牛黄难求”。长期以来,国内天然牛黄资源日益稀缺,难以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年陆续批准了3个牛黄代用品,即:人工牛黄、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 培植牛黄 培植牛黄是利用活牛体,以外科手术的方法在牛的胆囊内插入致黄因子,使之生成牛黄。70年代末期我国首次在牛胆囊内培植牛黄试验获得成功。80年代中后期我国广发开展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实验与推广,采用外科手术在活黄牛胆囊内植入致黄因子-牛黄床和致黄细菌,经过2-3年,在牛胆囊内诱生胆囊结石,胆管结石。 植黄牛选4岁以上黄牛,要求体质健康,无妊娠,牛黄采收植黄后2年采黄为佳。牛黄床选用专门生产的聚乙烯塑料网核,外包白色确良布制成多条褶皱以扩大附着面积;致黄菌是促进牛黄生长的有益菌,最佳的是非致病性大肠杆菌,是陕西科技人员从产生天然牛黄的黄牛胆汁中分离所得。 人工培植牛黄的形态取决于牛黄床的构形,并因培育期的长短不一而形成不同厚度的牛黄层。由于人工培植牛黄是在与天然牛黄相同的特定生态因素条件下形成的,故经测定其理化特性、性味、色泽、药效成分含量等与天然牛黄无明显差异。 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产量不稳定;二是质量上与天然牛黄相比,胆酸含量相似,而胆红素含量不稳定,偏低者居多;三是手术难度大,容易造成牛的死亡。培植牛黄作为扶贫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加以推广。 年2月20日,卫生部在《关于下达“培植牛黄”中胆红素含量为35%以上,≥含35%的可供临床急重病症中成药品种使用;胆红素含量在18-35%的,只能供非急救成方药配方用;胆红素在18%以下的不可供药用》。 体外培育牛黄 体外培育牛黄以牛的新鲜胆汁做母液,加入去氧胆酸、胆酸、复合胆红素钙等制成。是模拟体内胆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在多种酶作用下,清除胆汁中成石的拮抗成分,制成成石胆汁,再通过促发作用,形成结石核心,由于静电吸引及有机高分子物质的架桥作用,呈网状向核心层层沉附,增大成牛胆结石。但是体外培育牛黄挂甲不明显,个体都比较规则,表面颜色棕黄色,颜色比较一致,没有乌金衣,层文比较厚,口感以先苦为主,并且苦头较重,后甜的感觉较淡,不明显,没有明显的清凉感。 培育过程 一、全息双循环培养系统的建立,用外科手术的方法,用胆管卡阻塞或用缝线双重结扎胆管,以阻断胆汁流入十二指肠的通路。这样牛肝脏分泌的胆汁只能流入胆囊储存,再经胆囊瘘管将胆囊内的胆汁引流但牛体外的本工艺专用培养罐内,经培养后,再将罐内的胆汁通过十二指肠瘘管送回牛的十二指肠内。 二、是指本工艺专用培养罐内,也是伴随牛胆汁的体外循环二十一个连续的,不断重复的培养过程,整个培养罐内壁是有无毒无色玻璃、棕色玻璃或用无毒塑料制成。 三、牛黄的培养 1、牛胆汁在胆囊内停留和浓缩牛肝脏分泌的胆汁要在牛的胆囊内停留4-12小时,这样胆汁就浓缩了,然后通过胆囊瘘管将胆汁引流到本培养罐中。 2、向本培养罐内接种已患牛胆结石的新散胆汁10-50毫升作为引物。 3、调温度36-38℃。 4、调PH6.7-7.85,开始培养后,前2-6小时,以每分钟4-8转进行搅拌培养,后2-6小时转为静止培养。 5、转动牛黄成型器按钮,拧紧为止,此时接通十二指肠瘘管将罐内的胆汁送回十二指肠,即完成一个循环培养过程,接着又开始将牛胆囊内的胆汁引流到本培养罐以进入第二个循环培养,如此循环往复。 6、培养压力为一个大气压。 四、牛黄的采收和处理每一个循环都有牛黄成分形成,牛黄的产量和循环次数成正比,一般经过30个循环培养以上,就可将牛黄取出,然后放入40-60℃真空干燥箱内干燥至干,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研发人员:年,在中科院资深院士裘法祖教授指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蔡红娇教授呕心沥血30多年(蔡红娇,女,出生年于广东省大埔县。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肝胆外科医师、教授),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采用新鲜牛胆汁在牛体外模拟牛体内胆结石形成的方法,通过体外培育方法,研制出功效与天然牛黄相当的体外培育牛黄。 1、年获国家发明专利、国家计划与星火计划资助项目、年牛黄体外制备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和湖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殊荣、年获国家中药奖。(成果转让价达万元,年,武汉大鹏药业高价购入体外培育牛黄技术) 2、体外培育牛黄列入年版《药典》。国家药典委员会通过对体外培育牛黄进行全方位评审,认为体外培育牛黄是天然牛黄理想的替代品,意味着我国生产体外培育牛黄有了统一的可以执行的质量标准。体外培育牛黄是继人工麝香、人工虎骨后自主开发出的又一个具有知识产权的天然名贵药材替代品种,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的专家认证指出,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可以等同使用。 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一样含有胆红素、胆酸、去氧胆酸、牛磺酸等成分,因而具有与天然牛黄类似的豁痰、清热解毒、清心开窍和凉肝熄风等作用,可用于替代天然牛黄治疗热病神昏、中风痰迷、惊厥抽搐、咽喉肿痛等病症。体外培育牛黄的研制成功在传统中药基础上实现了两个重大突破: 一是突破了传统中药只能天然生长,不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限制,解决了天然牛黄在活牛体内成石周期长达3-5年的问题; 二是突破了中药成分,特别是有害成分及其成分含量难以控制的缺陷,运用指纹图谱,有效成分的分析已达97.6%,游离胆红素含量(平均值0.)远低于天然牛黄游离胆红素含量(平均值3.),而且各成分稳定可控,解决了我国牛黄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问题。 天然牛黄、体外培育牛黄的疗效等同性 在中风(痰热闭窍证),体培牛黄与天然牛黄从单用、组方安宫牛黄丸制剂临床治疗治疗中风痰热闭窍证、乙脑风痰闭窍证过程中能得出结论,疗效相当。在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进行比较,两者无差异。 文献: 1、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的2种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研究 蔡红娇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中医药临床杂志年l0月第16卷第5期 2、体外培育牛黄的安宫牛黄丸治疗中风痰热闭窍证的临床试验研究 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 3、体外培育牛黄治疗中风的临床研究 蔡红娇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年7月第15卷第4期 4、体外培育牛黄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刘晓燕中国人民解放医院神经内科 年5月第17卷第5期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1月21日颁发《关于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问题的通知》,新的《通知》要求自年6月30日起,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含牛黄的新药将不得以人工牛黄替代,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以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替代。 人工牛黄 人工牛黄是以牛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与无机盐(硫酸镁、硫酸亚铁和磷酸三钙)为原料,与淀粉混合而成,为黄色或橙黄色的疏松粉末,味苦,微甘。粉末用水湿润不染指,不挂甲。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其成分、结构、药效等与天然牛黄疗效相差甚远。其制作工艺简单,价格还不到天然牛黄的0.5%,人工牛黄占据98%的市场份额,成为天然牛黄的主要代替品,人工牛黄与天然牛黄相比,无论在成分、结构还是药效上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做出决定,“安宫牛黄丸”等42种临床急重病症用药不得以人工牛黄代替天然牛黄入药。人工牛黄粉所含有的胆酸,其功效主要是消炎,由于人工牛黄粉中胆红素和牛磺酸的含量几乎为零。 天然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的成分含量区别 1、天然牛黄中牛黄主要含有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无机元素、蛋白质及氨基酸等成分,胆汁酸类分为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游离胆汁酸中主要为胆酸和去氧胆酸及少量的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结合胆汁酸中主要为牛磺胆酸、甘氨胆酸及少量的牛磺去氧胆酸、牛磺鹅去氧胆酸、甘氨去氧胆酸、甘氨鹅去氧胆酸。《中国药典)版规定,天然牛黄中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不得少于25.0%,含胆酸不得少于4.0%;文献报道其他成分及含量为:去氧胆酸3.3%~4.3%,胆固醇2.5%~4.3%,脂肪酸1.0%~2.1%,卵磷脂0.17%~0.2%,钙2.3%~2.6%,锌1.9%~2.4%,钙和锌含量较高,是天然牛黄化学成分的一个显著特征;此外尚含有3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及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类肽的平滑肌收缩成分(SMC)。 2、体外培育牛黄是根据胆红素钙结石体内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在体外牛胆囊胆汁内模拟体内胆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培育牛胆红素钙结石。采用电镜扫描、红外光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检测体外培育牛黄的性状、结构、成分和主要成分含量,结果显示均与天然牛黄相似。《中国药典)版规定,体外培育牛黄中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不得少于35.0%,含胆酸不得少于6.0%。 3、人工牛黄现用方是含胆红素0.7%、去氧胆酸15%、猪胆酸15%、胆酸12.5%、2%胆固醇、5%无机盐和多量淀粉的混合物。《中国药典)版规定,人工牛黄中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不得少于0.63%,含胆酸不得少于13.0%。 如上所述,大家明白了吧。 论价值功效: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 作为急重症用药不能使用人工牛黄入药,人工牛黄仅保留解热抗炎的功效,相比而言功效力弱。日常使用的安宫牛黄丸分天然牛黄、天然麝香、金箔包衣类;天然牛黄、人工麝香、金箔包衣类;体培牛黄、人工麝香、金箔包衣类;体培牛黄、人工麝香类四种。由于安宫属于国家急抢救用药目录使用的中成药,不能用人工牛黄入药,老百姓要分清,根据需求购买。 END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xz/4493.html
- 上一篇文章: 病害分析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控方法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