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儿童复方感冒药,大家猛一听可能还有些陌生,之所以叫「复方」,是因为它们都含有多种针对感冒症状的药物成分,比如: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和人工牛黄,它们合起来也有一个共同药品名:小儿氨酚黄那敏。

这类儿童感冒药都是非处方药,我们经常会在电视上看见广告,很多家长一遇到孩子发热流鼻涕打喷嚏的,就买来给孩子吃。

不过,今天疫苗君今天就和大家讲讲为什么不建议给孩子吃小儿氨酚黄那敏。

01

儿童复方感冒药,在我国相当常见,可它们在发达国家却不太受欢迎。临床证据表明,这类药不仅没多大作用,反而容易带来更高的风险。

因此很多欧美国家都表示:不推荐6岁以下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FDA更是建议2岁以下儿童禁用。

美国一些药店出售的复方感冒药说明书上,也严格标注了限制使用年龄段:

6岁以下儿童:不要使用;

6岁以上的儿童:根据需要使用。

同类药品在国内却没有这么严格。

以小儿氨酚黄那敏为例,它的药品说明书就只标注了:「1岁以上的使用量标准」、「1岁以下儿童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不良反应一栏备注是「可自行恢复」,禁忌部分只提到「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没有提到年龄的限制,禁忌也写得非常简略,难不成是国外小孩太精贵了,我们中国的孩子更耐药?

事实并不是这样,过量摄入小儿氨酚黄那敏,的确是存在风险的。

18年时就曾有过报道:某男子因为长期混吃多种感冒药,疑似服用过量的对乙酰氨基酚不治身亡......

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儿童。

02

感冒药并不能让感冒好的更快,吃感冒药的目的是改善症状,而不是治好感冒。

就儿童而言,感冒药改善症状的效果也不确切,相反还可能引发呼吸抑制等严重并发症。

而且这些感冒药里很多都包含了退热止痛的成分,很多家长并不清楚这一点,把这些感冒药和退热药一起吃,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造成肝损害等风险。

而且有的感冒药里还加了对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基本没用的抗病毒药金刚烷胺,它有很多不良反应,而且治疗量和产生副作用的剂量比较接近,过量可能出现心、肺、肾、神经系统的损害。

最近,我们国家药监局也终于发布了一份公告,要求14个品种的感冒药的药品说明书进行修订。包括:

氨酚麻美口服溶液、氨酚麻美糖浆、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氨酚伪麻那敏咀嚼片、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小儿氨咖黄敏颗粒、氨金黄敏颗粒、氨咖愈敏溶液、儿童复方氨酚肾素片、氨咖黄敏口服溶液、氨酚伪麻那敏分散片(Ⅲ)、小儿氨酚那敏片、小儿氨酚黄那敏片、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等14个品种。

修订的要求如下:

1、增加“不建议家长或监护人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本品,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2、增加“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避免用药过量。”

3、将“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改为“应避免合并使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活性成份的抗感冒药。”

对此,这算是一种很大的进步。其次,父母给孩子用药一定要注意按照医生指导。

03

孩子感冒好了还一直流鼻涕,吃什么药好?

孩子一直流鼻涕,鼻腔内有一层黏膜,正常情况下,黏膜也会分泌少量粘液,这有利于保护黏膜、湿化吸入的空气并粘附其中的一些微粒。

感冒时,由于病毒感染对细胞造成损伤,产生炎症反应,会导致鼻涕分泌增多,这有利于病毒及坏死细胞组织的清除,所以流鼻涕是感冒的一个常见症状。

这个症状通常持续几天后会明显缓解,所以通常不需要针对感冒的流鼻涕做特殊的用药,如果因为鼻涕太多堵塞鼻腔很难受,可以尝试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缓解症状。

但如果感冒后一直流鼻涕,比如超过了10天症状仍无改善,或者好了之后又再次出现甚至加重,则需要考虑有其它的可能,比如是否合并细菌性鼻窦炎,这时就需要去找医生评估一下,有时需要用抗生素去控制细菌感染,才能控制流鼻涕的问题。

如果没有感冒的时候也总是流鼻涕,除了上面说的细菌性鼻窦炎,还需要考虑过敏性鼻炎、鼻腔异物、息肉等炎症或刺激因素导致的鼻涕分泌分泌增多,这些也需要医生检查评估再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其实,孩子感冒、发烧不是什么大坏事,给孩子一点时间,家长自己也要放平心态。

有些药用错了,可能只是没有疗效,还有很多药,一旦用错,会对孩子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

▍来源:drpei、丁香妈妈等;图片:百度图片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jj/7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