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6.html

「本文来源:长江日报」

朱雷在新疆整理文书。受访者刘进宝供图   长江日报8月11日讯古时的车师前部、神秘的高昌国,一直引人   8月10日凌晨1:40,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朱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5岁。生前,他致力于研究吐鲁番出土文书和敦煌历史。   师承唐长孺   参与整理吐鲁番出土文书

年,朱雷(中)与新疆博物馆吴震(右一)、浙江大学教授刘进宝(左一)在敦煌。受访者刘进宝供图   朱雷年在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跟随史学大家唐长孺先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敦煌吐鲁番文书。   唐长孺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点校《二十四史》,二是整理吐鲁番文书。这第二件事,朱雷全程参与,整理、编辑、定稿,无一落下。   年到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等古墓群出土了大量晋唐文书,主要是古代吐鲁番地区汉人居民的遗物。这批文书除有一部分是以文书形式直接随葬而较完整以外,大多数是作为废纸被制成葬具,故而多数残缺破碎。年年末,国家组织成立出土文书整理组,朱雷作为研究团队主要参与者之一,借调到乌鲁木齐等地工作。   这一干就是十多年。朱雷的学生、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刘进宝向记者介绍,《吐鲁番出土文书》最终形成释文本共10册,朱雷先生单独编写3册,与他人合作编写6册,共参与9册编写工作。无论是在乌鲁木齐,还是在北京、上海期间,朱雷都很少回家,两个儿子见到偶尔回趟家的父亲,问妈妈,“这个人是谁?”   年,已74岁的朱雷开始继续整理当年出土文书中未被送去北京的部分,每年去新疆四五个月,年是他最后一次去到新疆。   去年朱雷病重住院,仍委托妻子去新疆完成相关交接工作。今年5月,新书《吐鲁番出土文书补编》合同、出版事宜终尘埃落定。朱雷先生当场说,“我的心愿终于了了。”   刘进宝对记者说,朱雷先生是一位纯粹的历史学家,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吐鲁番出土文书。   为进吐鲁番古遗址   大量服用牛黄解毒片

朱雷与妻子田苏华合影。受访者刘进宝供图   年,《吐鲁番出土文书》最后一部图书出版,前后历经22个年头。“它填补了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部分空白,修订了一些错误的说法。”刘进宝说,《吐鲁番出土文书》的重要意义是学界公认的。   朱雷亦曾以“真经”来形容过吐鲁番出土文书的珍贵史料价值。刘进宝现在继续业师学术,主要研究敦煌吐鲁番文书、丝绸之路暨西北史地、隋唐五代史。他说,在这些出土文书中发现的儒学经典、中原文化及规章证明,新疆很早以前就已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文书搜集考证工作艰难。年朱雷赴疆准备进入吐鲁番古遗址,正遇冠周炎发作,医生怕他炎症引发败血症不让去。他为了去成,买了大量的牛黄解毒片,和医生开的药一起服用。年7月的火焰山,白天像炼钢炉晚上也像一个火堆,朱雷和其他同事就是在这里整理了从阿斯塔那古墓出土的文书及若干方墓志,经释文拼合初步完成考证。   整理工作也不简单。他曾在《唐长孺师与吐鲁番文书》一文曾说,“字难辨识,残片难拼合,这都是常人所难以想象得到的”。而在进入“定名”“断代”阶段,更是艰辛。《吐鲁番出土文书》收录文书约件,经识读缀合、标点、定名,才面人世。其中,残损、缺笔、字迹模糊者不少,均需要逐一标明。   当年研究成员群星璀璨

年11月,朱雷在李征墓前。来自吐鲁番学研究院官微   《吐鲁番出土文书》现在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在其基础上,我国“吐鲁番学”接续发展。而当时参与文书整理组的专家学者,目前多已不在人世。   当时参加文书整理组的专家学者有:新疆博物馆吴震、穆舜英、李征、邢开鼎,武汉大学历史系朱雷、陈国灿、程喜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马雍,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王去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沙知,中山大学历史系姜伯勤等,另有多名学者参与短期工作。   其中,穆舜英上世纪80年代初先后两次带队走进罗布泊地区,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楼兰美女”古墓,成为我国首位闯入罗布泊的女考古学家。她于年去世。   年,马雍逝世;年,李征逝世;年,沙知逝世;年,陈国灿逝世。年11月20日,朱雷最后一次去吐鲁番,在李征先生墓前祭奠,回忆当年一起开展这项历史工作的往昔时光。他在《记良师益友李征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说,“本来应把回忆写得更丰满、更动人,但因在旅途中,匆匆草就,实在对不起李征先生和大家了。”   (长江日报记者谭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jb/1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