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家风棉花坡上思先贤
丙酸倍氯米松粉雾剂能不能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229078.html 文|曾敏图|网络责编|九州君 从百年党史中汲取赓续奋斗的磅礴伟力——市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综述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可以如此勇敢,舍生忘死?” 这,是我在长沙县开慧乡棉花坡上,站在杨开慧、杨开明、杨展等烈士墓前,反复思考的一个问题。 今年5月24日,我所在单位为提升党史教育的效果,组织我们去长沙县开慧乡进行现场教学。有两处地方让我感触最深,一是埋葬杨开慧一家人的棉花坡,二是杨开慧藏在故居砖缝里、直到毛主席去世时,仍未被他看到的手稿。 棉花坡是杨开慧故居旁边的一座小山,埋葬着杨开慧及她的祖父、父亲、母亲、儿子、儿媳、堂弟、侄女,现在建成了杨开慧烈士陵园。陵园环境庄严肃穆,四周苍松环绕。沿步道向上,看到两边有“开慧烈士,永垂不朽“八个白色大字。在陵园的正中间,有她的一座高3.8米、重11吨的汉白玉全身雕塑。再往上,是杨开慧与其母向振熙老人的合葬墓,墓碑上刻着“杨老夫人与开慧烈士同穴”十一个大字,墓碑后面有一个大型词碑,上面镌刻着毛主席的手书《蝶恋花?答李淑一》。杨开慧墓左侧,是二儿子毛岸青、儿媳邵华的墓,右侧是大儿子毛岸英的衣冠冢。毛岸英墓往前,依次是杨开慧祖父杨书樵、父亲杨昌济两位老先生的合葬墓、堂弟杨开明、侄女杨展的墓。这一家人,生前颠沛流离,死后却团聚一起,静享安宁及世人瞻仰。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归宿吧! “怜子如何不丈夫”棉花坡右侧,是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故居卧室玻璃橱窗内,展示着几份杨开慧的手稿。手稿字迹娟秀,内容是杨开慧生平自述及部分家书。这些手稿,是年3月长沙县人民政府在修缮杨开慧烈士的故居板仓杨家老屋时,在住房的砖缝中发现的。 杨开慧故居 发现杨开慧手稿的两处地方 这些抒写着对丈夫思念、对孩子担忧的手稿,深深打动了每一位观者。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格外不能忘记他,我暗中行事,使家人买了一点菜,晚上又下了几碗面,妈妈也记着这个日子。晚上睡在被里又伤感了一回。听说他病了,并且是积劳的缘故,这真不是一个小问题,没有我在旁边他不会注意的。” “我想假使是他死了,我的情丝将永远缚在他的尸体上,不会放松,可惜他还不知道我这番情景。” 杨开慧手稿 “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杨开慧烈士与两个儿子 “又是一晚没有入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小孩,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了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解不开。我要哭了,我真要哭了,我总不能不爱他。” “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孩子们)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到狂风骤雨的侵袭!这一个遗嘱样的信,你见了一定会怪我。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我不能不早作准备,书不尽意,祝你一切顺利。” 从手稿看,她既是一名优秀的坚强的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忠诚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孝顺的女儿,是一位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女性。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张舒羽扮演的杨开慧 此时,我头脑中浮现出电视连续剧《毛岸英》中敌人带走杨开慧时的场景——张舒羽扮演的杨开慧美丽善良、知性优雅,从容走出家门,含着眼泪微笑,深深的看了孩子最后一眼。这就是“悲剧”啊,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没有谁不珍爱生命,没有谁不喜欢和平安宁、家人团聚的生活,但为了革命事业,又不得不分离,甚至不得不牺牲。 杨开慧牺牲后,毛泽东写信给杨家“开慧之死,百身莫赎”,并当即写下《蝶恋花·向板仓》表达对杨开慧的愧意:“霞光褪去何凄楚(“霞”是杨开慧的号),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 此后,毛泽东半生戎马,始终随身携带一个箱子,只因这是杨开慧留下的遗物。解放后,毛泽东仍常怀念杨开慧。他在接见曾在长沙清水塘一起生活过的保姆陈玉英时,又谈及杨开慧被捕和牺牲的经过,握着陈玉英的手说:“见到你,就像见到了开慧一样……”。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章士钊曾问“骄杨”当作何解,毛泽东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晚年时,他曾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过:“爱人和孩子,为我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我是对他们负疚的。” 向振熙老人 恩师杨先生走了,爱妻开慧也走了,毛泽东把对老师、妻子的怀念和挚爱之情,转移到了岳母、师母向振熙老太太身上。新中国成立后,全国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毛泽东就用自己的稿费按月给老人寄生活费。即使工作再忙,也要亲自过问这件事。有时发现秘书忘了寄钱,他便叮嘱补寄,一直赡养到老人去世。年11月15日,毛泽东得知93岁高龄的向振熙老太太逝世,十分哀痛,给杨开智写信:“望你及你的夫人节哀。寄上元,以为悼仪。葬仪,可以与杨开慧同志我的亲爱的夫人同穴。我们两家同是一家,不分彼此。” “杨家后人,不作俗人之举!”杨开慧是中共建党以后第一批女共产党员,一直跟随丈夫毛泽东为革命事业而四处奔走。年10月24日的晚上,恰好是毛岸英的8岁生日,密探余连珊带领60多个清乡队员赴长沙县板仓杨宅将杨开慧抓捕,关押于长沙城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但杨开慧坦然回答:“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亲友及一些社会名流谋划营救杨开慧,杨开慧对亲友说:“屋里有块青布料子,给我做一套衣服,上路时穿的,年少时,家父有训戒:我杨家死了人,不作俗人之举!”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何键部下在识字岭枪杀,身中两枪后,孤身被弃刑场。她匍匐在荒草地上,枯草上浸透了一大片血迹,嘴里啃满了泥沙,两只手深深地抠进了泥土里,地上留下了两个大坑!因气息未断,后又被补一枪。何其惨烈!这一年,杨开慧29岁。 杨开慧烈士塑像 杨开慧虽为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杨昌济期望女儿的生命如灿烂的朝霞,就给她起号霞,字云锦。而杨开慧短暂的一生,确实像天边的彩霞,富有才气,美丽高尚,巾帼不让须眉。 在山腰,埋葬着杨开慧的堂弟杨开明。杨开慧曾托孤杨开明,其实,杨开明比杨开慧更早牺牲。杨开明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受毛泽东、杨开慧的影响参加革命工作。他紧随毛泽东的步伐,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干事,在安源组织工人纠察队,后组织安源工人武装起义上井冈山,担任过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红五军政治部主任、中共湖北省委鄂西特派员。曾因“八月失败”被毛泽东点名批评,但从来没有动摇过革命的志向。年底,因叛徒出卖,他在汉口被国民党特务逮捕,押回长沙,在敌人的严刑逼供下坚强不屈。年2月22日在长沙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5岁。 杨开明烈士墓 杨开明墓一侧,是杨展烈士的衣冠冢。杨展是杨开慧的侄女,杨开慧胞兄杨开智唯一的女儿。她10岁那年,她姑妈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陈尸浏阳门外识字岭。杨展当时非常愤怒,说:“我去把姑妈背回来,我要为姑妈报仇!”年12月,杨展在长沙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即担任周南女中党支部书记,将周南女中的抗日救亡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年8月底,杨展到达革命圣地延安,组织上分配她到陕北公学栒邑分校学习。她生性活泼开朗,中学时代就爱唱歌,在延安期间,总是斗志昂扬、热情主动地做宣传鼓动工作,每到宿营地又帮助炊事班烧水做饭,忙碌不停,不怕苦、不怕累。年秋,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动了极为野蛮残酷的“铁壁合围”大“扫荡”,9月14日,时任华北联大校部党委干事的杨展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在寨北乡滚龙沟西坡不幸坠崖牺牲,年仅21岁。她最后的遗言是:“我不行了,不能和同志们一起转移了,我死了,请你把情况告诉党和同志们。待抗战胜利了,请转告我的父母。”年8月10日,毛泽东发来电报,告诉杨开智、李崇英(李一纯)夫妇:“展儿于8年前在华北抗日战争中为国光荣牺牲。她是百万牺牲者之一,请你们不必悲痛。” 生命的成色,往往是在死亡面前得到验证。杨门三杰,确实用行动验证了杨开慧之语:杨家之后,不作俗人之举! “欲栽大木柱长天”杨开慧雕像右侧,便是其父杨昌济先生及其祖父杨书樵先生之墓。杨昌济出生于书香世家,7岁即进书馆学习,年参加长沙县试,一举考中秀才,在家乡设馆授徒。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看破科举功名的虚伪和无用,从此无心功名。此后,他留学日本及英国,并在德国、瑞士考察,归国后,先后在湖南高师、湖南第一师范、北京大学任教,是学贯中西、大名鼎鼎的伦理学家、教育家。 杨昌济先生 他谢绝了湖南省政府担任教育司长的邀请,一生以教育为己任,“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他奉行“文化救国、教育兴邦”的理念,主张知行统一,注重实践,反对空谈;主张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出“立志、理想、爱国、殉国、勤勉、存诚、立功、勇敢、坚忍、贵我通今”等10个方面内容,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主张教育普及应与提高相结合;主张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反对赶时髦的留学之风;注重发现、爱护和培养人才,“悠悠万事,惟此为大”;主张洋为中用,反对全盘西化。五四运动时,发表《告学生》一文,表达对青年的热切期望。 杨昌济先生及其父杨书樵先生之墓 杨昌济在湖南第一师范任教时,带出了他认为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学生毛泽东和蔡和森。也正是由于父亲的缘故,杨开慧认识了一生的革命伴侣毛泽东。 他在年4月的日记中写道:“毛生泽东,言其所居之地为湘潭与湘乡连界之地……渠之父先亦务农,现业转贩,其弟亦务农。其外家为湘乡人,亦农家也。而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在临终前,他特意给他的好朋友,时任广州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代表的章士钊写信,举荐毛、蔡二人:“毛蔡二君,当代英才,望善视之!……吾郑重语君:毛蔡二子,海内人才,前程远大。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写完信后,他如释重负,道:“吾意正畅。”年1月17日,他溘然长逝,终年49岁。 正是在杨昌济的力荐和帮助下,青年毛泽东才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因此,毛泽东与既是恩师又是岳父的杨昌济之间,有着非同寻常的情谊,远超过父子之情。毛泽东对杨昌济评价极高,称他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对自己的伦理学有强烈信仰,努力鼓励学生立志做有益于社会的正大光明的人。而毛泽东、蔡和森两人,正是杨昌济心心念念栽种的“大木”,也没有辜负杨先生的期望。 “在生没法给她尽孝,我们过世了去陪陪她”年冬天,毛泽东与杨开慧在毛泽东任主事(也就是校长)的湖南第一师范附小的教师宿舍,举办了简朴的婚礼:一不置嫁妆,二不坐花轿,三不布新房,四不办酒席,也没有送亲客,杨开慧一个人拿着装着自己的一些日常用品的小箱子,来到毛泽东的住处,就表示结婚了。从此,一对志同道合的伴侣,一同走上了革命道路。夫妇俩一共生育了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个儿子。 毛岸龙出生刚三年,杨开慧被英勇就义了。杨开慧就义后,他的三个儿子跟着外婆、舅妈到了上海,来到叔父毛泽民身边。后来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过了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曾一度流落街头,风餐露宿,过的十分艰辛。 毛岸青寄住在一个女人家时,还被女主人用铁钎打伤了后脑,以致留下病根。后来幸亏党组织找到了他们兄弟,取道法国,到了苏联。在苏联背井离乡的生活了十多年,年终于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后来一度在大连养病。 年,毛岸青和邵华在大连宾馆会客厅举行了简单而热闹的婚礼,年诞下唯一的儿子毛新宇。毛岸青与妻子邵华将军继承优良家风,严格自律,俭朴生活,携手走过了47个春秋。年3月23日凌晨,毛岸青因心脏病于在北京医院病逝,第二年的6月24日傍晚,邵医院因病去世。 邵华将军生前曾多次去杨开慧烈士陵园举行祭悼活动,她不但是位女将军,还是位很孝顺的儿媳妇。在生活上她经常以杨开慧为榜样,勉励自己。有次,她意味深长的说:“开慧妈妈走的太早了,我们在生没法给她尽孝,除非我们过世了去陪陪她。” 经中央批准,年12月,毛新宇带着妻子刘滨、儿子毛东东等亲属,专程从北京将父亲毛岸青、母亲邵华的骨灰迁葬到了位于湖南老家的杨开慧烈士陵园。在毛岸青、邵华的骨灰安葬仪式上,毛新宇满含深情地说:“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和妻子刘滨以及你们的孙子东东,终于把你们送到了开慧奶奶的身边,实现了你们的遗愿!”从此,加上之前安葬的毛岸英的衣冠冢,两个儿子从此永远陪伴在妈妈的身边。 过去,棉花坡总与哀伤联结,今天的棉花坡,却是如此宁静祥和。即使人们前来瞻仰,也是静悄悄的,生怕打扰了沉睡于此的先贤。《道德经》上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又说:“死而不亡者寿。”杨家的烈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就是“后其身”“外其身”;得到无数人瞻仰先贤,就是“不自生,故能长生”,就是“死而不亡”啊。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杨开慧及所有革命先烈从来没有居功自傲,但重于泰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今天,我们在此歌颂先贤的荣光,见证如他们所愿的梦想,便是对先贤最好的告慰;我们继承先贤的伟大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便是对先贤最好的纪念! 开慧纪念亭下,有一尊孩子与母亲亲昵欢乐嬉戏的雕塑,是如此的美好。这,就是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的梦想吧,所幸今天得以实现。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深的感恩和珍惜。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杨家英烈,永垂不朽! 敬告有缘人:很高兴在这里与您相遇。本号已坚持开办4年多,一直坚持公益传播正能量,发表了大量原创文章。如您想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cf/8321.html
- 上一篇文章: 以难以降落闻名的机场以及它们稀奇古怪的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