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两位高官私下斗法,杀孽缠身丢了官
科学治疗白癜风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730/5582764.html 古时,蜀地一座大墓旁,一位仙风道骨的道长对着身后的青年人说道:“施主!贫道观令尊高巡抚阴宅气运,你高家的巡抚官运还能够延至你这一代,险非你能够寻找一件气运重宝做你家的传家之宝,你高家的官运便能再延百年。” 青年名叫高升,他后来果然中了进士,成为了蜀地的县令。为了寻找气运重宝,从此他便有了收藏玉器的嗜好。闲时,常到县城各玉器店溜跶。这天,一个玉器店老板告诉高升,附近的客栈里住进了一个古董贩子,手里有件稀世珍宝,开价是五千两银子,问高升想不想开开眼。高升听了心里直发痒,便随老板到客栈找到了古董贩子。 古董贩子鬼鬼祟祟地取出一个紫檀木盒子递给高升,神秘地说:“这物件叫做‘背背猴’!” 什么“背背猴”?高升好奇地打开盒子一看,扡两眼瞬间瞪得溜圆,连喘息的气都不匀了,哈喇子都流了下来。所谓的“背背猴”就是用上好的和田玉雕成的两只猴子,一只憨态可掬的紫黑色老猴子,背上背着一只调皮可爱的枣红色小猴子。让高升两眼放光的并非是这件玉器本身的精美绝仑,而是这个玉器蕴含的意义,常言道;黄金有价玉无价,“背背猴”的无价之处就在它的谐音——“辈辈候”! 高升的人生追求就是封候拜相,虽然他眼下不过是一个七品知县,可他自任知县以来,搜刮的民脂民膏大都进献给了朝廷要员,升官之路平坦,因此他深信升迁不过是早晚的事。高升的父亲曾官至巡抚,自已是一个即将飞黄腾达的知县,而且三年前,他得了一子,之后自已因受伤便失去了生养能力,眼下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独生子继承祖传“官运”,光宗耀祖。想到这一切,再端祥着“背背猴”,高升反复在心底念叨着:“背背猴”,“辈辈候”,有了这件能够镇压官运的宝贝,我高家便能再续百年官运,本官一定要得到手! 高升为官多年,空手套白狼已经成了习惯,因此,尽管对“背背猴”爱不释手,他却不愿花费五千两银子,可又想得到钟爱之物,怎么办?高升眼珠子一转,对古董贩子说:“我明天凑齐银子再来购买,如何?” 古董贩子同样也不是省油的灯,贼溜溜的大眼珠子也一直盯着高升,回答说:“那好,草民就在这里恭候大人大驾!到时候不见不散!” 高升离开客栈后,他迅速返回县衙,召集几个心腹衙役,要他们扮作蒙面盗贼,连夜到客栈去杀掉那个古董贩子,将“背背猴”抢到手,不买而获。当时世道很不太平,贼人在县城杀人越货是常有的事。 那古董贩子也非等闲之辈,他在这兵荒马乱的世界上混迹多年,和三教九流都有往来,深知官道凶险,早看透了高升心里的鬼主意。他料定高升走后,自已凶多吉少,“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等高升前脚一走,后脚便带上“背背猴”溜之大吉。 高升得到衙役禀报后痛心疾首,悔恨自已下手太迟了,他当即签发告示,称那古董贩子是江洋大盗,全县通辑。可是过了很久,古董贩子和“背背猴”还是杳无音信…… 转眼过了十年,高升已升任巡抚,他的独生儿子已经十三岁了,虽然儿子学业尚好,但毕竟前途未卜,高升的心还总是悬着,对儿子将来能否光宗耀祖心里还是没底。每当夜深人静之时,高升的就会想到那绝世宝物“背背猴”心里独自念叨:“‘背背猴’、‘辈辈候’,你要是成为我高家的传家宝,那该有多好哇!” 这年,天下烽烟四起。清明节的时候,一队追剿匪兵的官兵途经此地,为首的将军依惯例到巡抚衙门拜访,巡抚大人一见那个将军,顿时惊得张口结舌:那将军不是别人,竟然就是当年的古董贩子! 原来,当年古董贩子遭通辑追捕,无处藏身,情急之下干脆投身军营。没想到十年过后,居然时来运转,在军营竟混出了名堂。 两人如今见面,高升十分尴尬;当年险些成为自已刀下之鬼的古董贩子,眼下竟成为了朝廷命官,虽然官阶在自已之下,可是人家现手握重兵,如今却是耐何不了他了,而当年所为之事,终究会成为两人心头的阴影而挥之不去。高升毕竟在官场混了这么久,有了极强的临场应变能力,他当即装模作样的连声道歉:“当年,我连夜筹齐银两,到客栈找你交易时,你却已不告而别,我才做出这等不义之举,望将军海涵。” 将军也摸不清这话是真是假,也不便当场计较,便说:“看样子是我当年多心,误会大人了。” 高升拈须大笑:“也多亏你我当年相互误会呀,否则,将军又哪会弃商从军,进而才有今日之荣耀?” 将军觉得这话不无道理,便随声附和:“哈哈!这还真是天意!” 高升当即设宴为将军接风,席间难免会谈及公务,这一说到公务,将军便长嘘短叹,说近几个月追剿匪兵,不但毫无斩获,反而损兵折将,若是朝廷追究下来,轻则革职,重则掉脑袋。高升笑道:“我有一计,可保你逢凶化吉、升官发财。” 将军将信将疑,要高升说出锦囊妙计,高升却只敬酒劝菜,就是不把牛黄狗宝往外掏。将军急了,连喝三杯说道:“巡抚大人若能道出妙计,解我燃眉之急,我甘愿竭尽所有来回报大人!” 高升要的就是这句话,可他不见兔子不撒鹰,还是云里雾里的闲扯,直到火候足了,才把话题扯到了“背背猴”身上:“十年过去了,那物件是否还在你手上?” 将军实话相告,说“背背猴”还在自已手上,行军打仗都随身带着。高升便说:“我言而有信,今日还愿出五千两银子,堂堂正正买下你的宝贝,你看怎么样?” 将军已经不是当年的古董贩子了,此时他离封候也只有一步之遥,并不愿以五千两银子出卖“背背猴”,他沉吟良久才说:“我原为一介草民,这些年能平步青云,恐怕都是仰仗那件宝贝!” 高升笑了:“追剿匪兵屡屡损兵折将的后果,你恐怕是最清楚的,到那时‘背背猴’对你又有何用?” 将军打了个激灵:“这么说……”高升止住了笑声:“你若把‘背背猴’卖给我,我便献计于你,我的一计,可是关乎你的身家性命哪!” 将军身陷困境,急于获取对方的锦囊妙计,可他还是怕被忽悠了,于是便要高升先说。高升也没有隐瞒,示意对方伸过头来,咬着耳朵,一番密语。其实,所谓的锦囊妙计,也就是将军虚报军功。当时朝廷有令:杀一名匪兵赏白银五两,赏银由国库直接拨付;杀匪兵多者,统兵将领可破格提升。为防止各军统兵将领冒功,斩获的首极必需经地方官员清点确认,核实上报后,朝廷方能认可。高升作为巡抚,自然而然就是最有资格的地方官员了,有他确认,将军的功绩便可确保了。 将军又惊又喜,却又疑虑重重:“我眼下无一斩获,上哪去弄人头让你确认?”虚报军功是歁君之罪,万一败露是要满门抄斩的,因此凭空填报是万万不能的,必需要“借用脑袋”,以此充数。 高升一脸不以为然地道:“匪兵的头上又没有刻字,百姓的脑门上同样也没有标记,本官说他是民就是民,说他是寇便是寇。” 将军豁然开朗,一拍大腿道:“好!我这就派人到乡间去‘借’他几千颗脑袋来!”说完,当即整装出发,带着队伍浩浩荡荡地朝着乡下而去。三个时辰过去,就有上千颗血淋淋的脑袋送来,有白头发的老农,也有乳臭未干的黄口小儿。 首级送来了,高升不失时机的提出了“背背猴”的事,将军有求于高升,自然不敢不从命。他心里明白,若是不拿出“背背猴”,阴险的高升完全可以举报他滥杀无辜,因此,将军不得不忍痛把“背背猴”卖给了高升。 朝思幕想的“背背猴”到手后,高升欣喜万分,心里念叨着:“背背猴”、“辈辈候”我高家从此官运享通啦……就在这时,高升的管家十万火急地赶来,说高升的独生儿子当天随着学堂老师到效外踏青,在乡间,被乱兵砍了脑袋! 高升的脑袋顿时“嗡”的一声炸响,两眼一黑,栽倒在了地上,将军听闻这个消息更是惊慌,高升醒后能不找我算帐?他要是说我滥杀无辜,虚报军功,我还有活路?想到这里,将军一咬牙,一刀砍了高升的脑袋,而后抢了“背背猴”,随即带着队伍落荒而逃。 出了城后,将军遣散了队伍,自已则脱去官服,独自隐姓埋名,归隐山林。他想,有“背背猴”镇压气运,我一定能够逢凶化吉。 虽说当时天下大乱,杀几千个百姓,朝廷可能会不管,可是他杀了巡抚,天子哪还能不管?不到一个月,那个将军便被擒获,不久便被砍了脑袋,而那“背背猴”也从此不知踪迹…… “故事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cf/8251.html
- 上一篇文章: 四环医药医美医药双轮驱动,战略转型焕新
- 下一篇文章: 检验结果有偏差是药的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