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053053973129699&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

王锡义,男,年7月生,汉族,大学学历,万荣县青谷村人。年2月工作,年3月入党,先后在万荣县乡镇、运城地委组织部、河津市委工作,年从河津政协退休。

侍母日记(下)

年元月1日

今天去五福村有事,下午四点多回来,问母亲中午吃的什么饭?她喜欢地说,俊芳做的煮馍,菜多,热乎,好吃,知道她便秘,还专门蒸了几块红薯。妻下午出去有事,担心她拿不动暖壶,特意倒入保温杯放到跟前,母亲方便多了。这真是个好办法,我怎么就想不到呢?有时几次让母亲喊我倒水喝药。自从母亲来河津后,我的脊背总是发痒,让她挠有瘾了。她永远都用双手挠,还说指甲长了,会有点疼,其实一点都不疼,真的舒服。不但脊背舒服,心里更舒服,这是来自母亲的关爱。她挠的时候是全方位的,角角落落都能照顾到,就像小时候外祖母那样,你不说话她也知道你哪儿肯痒,只有最亲的人才会有这份细心和爱心。她挠完后总还要再扑落两遍,如同土地耙过之后再耱一下,有种暖绒绒的感觉,最后把背心抚平,方才万事大吉。挠完了脊背,母亲说她心里急的,我问是想回家去吗?天这么冷。她说不是,胡想哩!我笑一笑没有言语,可能是见我回老家想念村里了。十二点了,我去看母亲,她已睡下,我坐在床头和她说一会儿话,给她把被角掖好,把毛毯压实,摸她的头凉不凉,看窗户有没有风。她像小孩一般蜷缩在被窝里,我想起小时候了,鼻子有点发酸。

元月5日

早上下雪了,今冬的第一场雪,欣喜地告诉母亲,她手扒窗台向外张望,阳台上是白的世界,母亲说“雪是好雪,对庄稼好!”厨房里有前些天买的南瓜、茄子,都蔫皮了,洗净后做成拌菜,蒸得烂烂的,给母亲盛了一碗。记取以前的教训,先调好蒜泥、醋、盐、红油辣椒,再亲口尝一下,味道合适,才端给母亲。

她从来都不说饭好饭赖,端什么吃什么,有几次醋浇多了也不说,让我们总费心思,揣摸她的口味。想起外祖母在世时给自己切半碗生菜,盐少醋多,口味清淡,做一次吃好几天。母亲也爱吃生菜,只是牙不好咬不动了,我便把黄瓜、青辣椒切碎碎的,再加进葱丝、蒜末、花椒面,热油烹调,然后盐醋少许,够她吃几天。我用小碗盛了端到跟前,她喜欢地说:“这菜好”!

其实,土豆之类的炒菜也可以切碎点。全家人吃不宜炒过了,嚼着没味道,如果拿出一部分回一下锅,就变成母亲的佳肴了,并不费多少事,也不耽误工夫。举一反三,蚕豆、萝卜丝等硬点的菜只要切成筷子头大小,多放些葱花、姜末、蒜末提味,母亲也咬得动,关键是多吃粗纤维的蔬菜对母亲身体有好处。上年纪的人本身吃得少,不应过份顾忌肥腻食物,适当吃些肉类很有必要。母亲喜欢吃父亲做的炖猪肉,不放味精,只有大料、花椒、蒜、葱、姜片,全是寻常食材,味纯味美。三弟学会了父亲的炖肉技术,多数时间都由他做好送过来。

元月8日腊月十四

今天母亲生日,八十五周岁了。儿子在百味园订了红梅轩包房,我和妻搀扶母亲先去点菜,等孩子们下班后赶过来用餐。

以母亲为首,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三十一口之众,孩子们忙碌,不一定全都能来,只订了十五人的大餐桌,点了九个凉菜,九个热菜,软的、甜的,家常菜居多,主要是一家人团聚。给母亲要了豆花、炒晋糕、肉末加饼,长寿面是饭庄送的,母亲吃了几穗,全让给我了。蛋糕自然不会少,几个重孙儿唱生日歌,齐声祝福老奶快乐,喜庆达到了高潮。

从饭店出来,母亲红光满面,说一起吃饭她喜欢。昨天和儿子说此事时她听见了,说“我还以为你忘了,麻烦的!”我说怎么会忘记呢?这是咱家的头等大事!

回来时扶母亲上台阶,她腿扭住了,走不到一块,我全力扶住她,在台阶前缓一缓,才慢慢能走了。母亲说不管腿疼不疼,一天坚持走一千步,我问她不是走五百步吗?她说早上五百步,下午五百步。

回到家里,母亲长出一口气,说总算到家了,力不支地躺到床上。这让我想起大前年清明节前夕,医院回来,我让他去黄河边看桃花,他不愿拂我的意,勉强去了,也是体力不支,实在走不动了才坐进车里。我当时只是一起兴起,并没有多想父亲的身体,还有年迈人喜欢静,不喜欢多动的心理,让父亲受罪了。所以说,不能强求母亲做什么,一切随她的意最好。

1日13日

和妻去西安待了五天,把母亲送去侄儿家,由二弟他们服侍。晚上接母亲过来,她说这几天和玉娟(弟媳)、九九(侄孙)在一起,吃得好,睡得也好,每天都是玉娟给她倒、涮尿桶,我听以后颇为感动。前年冬天,有一次我外出,妻去倒尿桶,她硬是不让,当时她腿脚利索,早早起来倒掉了。1月22日

昨晚熬了羊汤,早上给妈端了一碗,热腾腾、油花花的,闻着就觉得香。母亲吃得满脸是汗,问她还要么?她说吃美啦!

快过年了,晚上给母亲洗脚,从前年冬天开始,给她洗脚是我的任务之一。母亲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我用木盆端来热水,她不让我给她脱鞋和袜子,腰又弯不下去,只好由我脱另一只脚。脚在热水里泡了一会儿,她自己去洗,但血压高不能久低头,我就近前帮她,头和她的头挨在一起,心里热乎乎的。每次给她洗脚,都会想起我去世的父亲,九十多岁了还自己洗脚,我没有帮过他。外祖母在世时也是如此,她不让人看她的小脚,总是坐在角落里自己洗,眼睛又不好使,一洗就是老半天。我不知道她是如何剪脚趾甲的,反正我没有给剪过,回想起来真是不懂事。我让母亲也洗一下澡,她说这两天趁我和妻出去看人,已经接热水擦洗过了,说得我有些失悔,忽视母亲的洗澡了。

第一次给母亲洗袜子,竟然发现她穿的不是一对儿。她说她来时拿了三双,有袜子哩。我没有说什么,决计给她买一打厚点的袜子。

1月25日春节

大年初一,早上准备吃团圆饭,疫情忽然来了,儿子不放假,一家三口匆匆来拜年,饺子都顾不上吃,急急便要离去,母亲急忙给重孙儿装了元压岁钱。

本来计划今天回老家一趟,听说村里开始封路,回不去了。二弟、三弟的孩子们通过母亲“专用电话”给奶奶拜年,姑家的表兄、表姐们也相继打来电话,邻家的堂弟还从西藏问候母亲,我让母亲一一接听。虽然禁足在家,有这么多的家人、亲戚和本家兄弟关心母亲,她还是很高兴的。

1月31日

中午吃白萝卜蒸饺,给母亲端了五个,她说不想吃饭,只吃了三个,喝了小半碗玉米面汤。

母亲不想吃饭让我不安,过了一会去问她,她说不要紧,喝热汤后感觉舒服多了。下午又去问,说没有事了。妻见母亲中午吃得少,晚饭特意做了汤面,煮得软软的,滑滑溜溜,又泡点馍,母亲叮咛掰碎点,她吃了不满一洋瓷碗。晚上给她送去切碎的苹果,慢慢嚼着打发时间。母亲今天不想吃饭有原因,她的电话机未冲值,打不成电话,急得她几次催交,刚好收费的人又不在,无法交电话费,所以她心急。她以电话机为伴,马上打不出去,如同断了联系,加之本来就性急,总是坐立不安。上了年纪的人不能见事,一有事便心里纠结,直到交费以后才快乐如常。

2月5日正月十二

前两天把母亲盖的被套洗了,她说这是父亲盖过的,我有些心酸,想起父亲大前年冬天在河津的日子,不觉已经两年了。往事并不如烟,我一直活在回忆中,想起父亲就心里难受,“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痛定思痛是今生今世永远的心结。

今天是父亲去世两周年,母亲昨天下午便提醒我了,其实我记得的,只是没有说出来。我想去坟前祭奠,母亲不让去,说防疫这么紧,还宽解我说:“念叨念叨,你爸就知道了,他不会怪罪的”。我并不怎么相信鬼神,自从外祖母去世后,却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活着,烧纸化钱什么的都能收到。对我自己来说,烧点纸钱也心理安慰。

上午我戴上口罩出去了一趟,把车开往城南方向的路上。村里防疫封路正紧,回村不可能了,我只是朝家乡的方向望一望,释放一下郁闷的情绪。昨天刚立春,田野间还是严冬景象,路上车辆稀少,冷冷落落,头脑中忽然冒出古诗中的句子,“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我多么想去父亲的坟头抚痛一哭,诉说心里的悲情!回到家之前,我擦干了眼泪,母亲没有问,我也没有说,心里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2月6日

母亲离了拐杖不能站立,无法在面盆前洗衣服,把她的套裤叠好递给我,这是她第一次主动让我给她洗衣服,而且面有难色,好像让我做一件难为情的事。我想起我每天让她挠脊背,从来没有不好意思过,这便是做儿子和做母亲的不同。在母亲面前,儿子永远是有理的,让她做什么都心安理得,作为母亲永远都在付出,从来不图回报,所以她让儿子做一点事儿便觉得“理屈”。我理解母亲的心,立刻拿去机洗,凉干叠好后送到她手上。细想一下,人们对晚辈的照顾要比对长辈的照顾多得多,小外孙女不懂事,时时刻刻需要呵护,一点都不敢马虎。人老惜儿,便很知趣,轻意不说想要什么,不像电视剧《挺好的》中的父亲,总是不顾儿女的死活。我算过一笔账,母亲一日三餐,另外吃一点药(每月50元不到),一年花不了多少钱。这就需要细心一点照顾母亲,往往也难以做到,就说以前给她倒水喝药,有时我忘记了,有时正忙着没顾上,她便倚门而立,端着空茶缸一直在等,也不肯催我一声。想想《老来难》中的歌词,真是一点都不假,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2月12日

上午时分,我歪在床上看手机,母亲心事重重地走过来,问二弟、三弟在老家怎么样?我知道她又在操儿子的心了,便一一拨通电话,母亲接电话的手颤抖着,嘴唇也颤抖着,她心里一紧张就会这样。当她得知两个儿子在村里都很好后,叮嘱他们把门户照看好。放下电话,她终于轻松了。自正月以来,为预防新冠疫情,一直都足不出户,整天陪伴在母亲身边,倒也幸福。她从来都不看电视,说人影晃动看着头晕,但喜欢听戏,我便从百度上搜索蒲剧、眉户,一本一本地播放给她看。她爱看老戏,对《舍饭》、《哭坟》、《芦花》、《杀狗》、《彩楼记》等经典剧目感兴趣,知道许多的戏故事,有自己的感慨,说到动情处,让我也跟着流眼泪。提起看戏,她便想起了往事,说年轻时爱看戏,我还在襁褓中,经常晚上去外村看戏,把我放在家里,我哭得哄不宁,外祖父抱着我一圈一圈在院子里走路。和母亲闲聊时,她总是后悔脾气不好,没有把外祖母照顾好,说着就流泪,感觉很内疚。我便安慰她:外祖母不会见怪,晚年随我们生活,一天忙碌着剥葱、捣蒜、做饭,还要惦记这个、那个,生活充实幸福。同时也告诫自己,一定要孝顺母亲,孔子说孝敬父母悦色最难,我时常警策自己,不要对母亲高声说话,更不能耍脾气,尽量让年迈人生活得有尊严。一次我从外面回来,听见她正给邻人夸我:“锡义耐烦,从来没有把我的话跌到地上”。她能这么给人学说,说明心里是满意的。晚上母亲给我挠脊背时忽然问:咱中国现在的头是谁,我有点惊奇,她怎么想起问这个?她才说:“这次传染病这么厉害,中国管得好着哩!”八十多岁的老妪赞许这次疫情管得好,可视作真正的民声吧!

2月23日

上午孙儿来了,还是初一早上拜年时过来一次,快一个月不见,立见长高了。他才12周岁,站到跟前,已经超过我耳朵稍了,年前还有点胖,如今长起来后,一下子英俊许多。

母亲看见重孙来,高兴得什么似的,又是递冰糖,又是取山楂,还给他拿家里的柿饼。他在老奶身边坐一小会后,便去电脑桌前上网课,母亲拄拐杖又蹒跚着送来小蛋糕。2月24日

从昨天开始,母亲有点牙疼,妻取来芬必得的药,一小时后庝痛减轻了。今天下午又庝,无法看医生,妻又拿了甲硝唑,我查了百度,除了牛黄解毒片,还数这个药有效。看来母亲庝得难受,愁眉苦脸的,我给她开导说,前年春季我也牙根发炎,一点不能碰,忍耐些时日,慢慢好了。看医生无二话,一准让拔牙,多亏没听医生说,都两年了,牙还在岗位上。

2月25日

母亲仍然牙疼,看来用的药不治本,只好问过医生,去买了牛黄解毒甲硝唑胶囊,效果明显,母亲好受多了,我也长出一口气。中午儿子过来吃饭,饭毕把室内的花盆全部移到阳台上,屋子里一下子宽敞许多。晚上母亲有点心急,但不言语,我去送尿桶时她才说出。12点去看她,她还坐在床头等着给我挠脊背,再问,说不太急了,其实还在焦躁中。孩子后天要和我出远门,也不敢提前告知她。2月26日

今天刮大风。已经春天了,不是入骨的冷,但北风扑门,呜呜作响,挺烦人的。有些事真是情非得已,为了孩子,我和妻需外出一段时间,而眼前寒气尚存,炉火未熄,母亲怎么办?处在两难境地的我分身乏术,无奈又无助。今天上午,我嗫嚅着说出,母亲却格外开恩,全身心地支持我,让明天送她回村。我再一次被母爱打动,如果都以对待孩子的心对待老人,这个世界才算公平了。停了一会儿,母亲从小屋出来,手里捏着三个红包,说她正月没有看见重外孙,回去以前见不上了,让给女儿的孩子们。母亲比我想的周到,也是当太奶的一点心意。

2月27日

早上仍有风,呼呼地刮着,很是烦人。

八点多,母亲服了治牙痛的药,我把她收拾好的包裹、被子搬到车上,然后给她取来外套,俯下身一个袄扣一个祆扣地系着,心里很难过,系最后一个扣子时实在忍不住了,眼泪快要掉下来了,匆忙跑到卫生间,失声痛哭了一顿。

回村的路上,母亲说这次在河津,俊芳没有少操心,让告诉俊芳,不敢光脚在地上走路(地暖),现在还小,感觉不到什么,她就是年轻时腿着凉了,落下病根,如今损得难受哩!

上午九点半到家,二弟、三弟在门口迎候着,院子洒水扫过了,北屋客厅和母亲的卧室已经插上电暖,并不感觉冰冷。

兄弟们一起给母亲铺床时,她在旁边指挥着,先铺什么后铺什么,我仨唯命是听,虽然笨手笨脚,但心是虔诚的。床铺好以后,母亲坐在炕上整理抚平,我们三人坐在客厅里说话。近来母亲走路有些慢,我叮咛他俩没事多陪着,毕竟八十七岁的人了,跟前不能离人。早上冲鸡蛋不要只限一颗(她总是舍不得吃),牙疼的药还能吃两天,如果再疼,照着买一点,问过医生了,主要是心火,并无大症。新冠病毒还没有消除,这些天不要让母亲出去,只在院子里走路就行了。

我六十五岁了,兄弟三人一起给母亲铺床,一起商量如何照护母亲,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2月29日

送母亲的当天下午,我和妻便离开河津了,第二天一早给母亲打电话,她正在吃早饭,问下雨么?天冷吗?牙还疼吗?母亲说不太冷,牙不要紧了。我最担心她的牙疼,言说不要紧,说明还在疼,嘱二弟招呼母亲喝三次药。不在母亲跟前总是不放心,叮咛过后情怯尤甚,仍然惴惴不安,不敢再问母亲的牙还疼不疼。

今天早上正准备给母亲打电话时,她先打过来了,说她走茅子了,牙也不疼了,天不怎么冷。母子连心,这些都是我正想问她的,她一一都说了,还嘱咐我不要操她的心,和俊芳把孩子们照顾好。放下电话,我的眼泪就下来了。

4月3日

明天清明节,我犹豫回还是不回的时候,三弟打电话说母亲有点心急,而且脊尾骨又开始疼了,我知道她是想念我了,立马买动车票回家。

晚上十点才到家,坐在母亲炕头,问她急什么呢?母亲一脸戚然:“不由人么,睡不着,胡想哩,你回来我不急了”。又问她尾骨疼痛的事,她无可奈何。再问她的腿,她苦笑着说,怎能不疼呢?再疼也要坚持走路。母亲生活规律,每天定时吃药,按时锻练,夏天的时候,早早起来在院子里走路,我认真数过,她转一圈走30步,需要50秒,一边走一边默记,一定要走够步,大概15分钟左右。

母亲住在村里,二弟和三弟轮流侍奉,每人一个月,母亲说两家的饭菜都好,汤汤水水的,调样着吃。又给我说邻居的家长里短,我偶尔插一两句,她便顺着话头往下说,末了总要感叹几句,大意是她如今的生活好着哩!她满意我当然高兴,也明白她是不想让我为她多操心。快半夜了,她催我歇息,说明天还要上坟哩。她往炕里面挪的时候,费好大的劲回转身子,嘲笑说自己:“和老牛似的”。是的,她就是一头老牛,十六岁嫁进这个家,苦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如今累成“病牛”了,还在为三个儿子操心,“不辞羸病卧残阳”。

4月4日

我家的祖坟散落在五处,有些早已没了坟头,“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神情还是肃穆的。尽管如此,心中并无多少悲伤。只是我的父亲才去世两年,想到他九十多岁时还带领我们上坟,眼眶里便溢满了泪水,还没有走到坟地,我便控制不住自己,有泪水淹心的感觉……白天上坟感慨良多,晚上便坐在床头写《未到坟前泪千行》,母亲就坐在旁边的藤椅上,我端着手机在写,她望住我的脸在看,我专注上坟时的所思所想,她关心我的一举一动,不停地劝我歇一歇,不敢把眼睛看坏了。

4月5日

母亲快九十岁了,腿上有病,一年不如一年。过去拄拐杖还能迈上圪台,如今上台阶艰难,不得不爬上爬下。我搬来二十块青砖铺成斜坡儿,方便她慢慢上下。今年以来,母亲日渐苍老,起卧不便,步履维艰,稍有不适,便这儿那儿不舒服,叫我总是提心吊胆。她衰迈的景象来得突然,我没有半点思想准备,一时还难以接受。我不能全心全意地侍候她,常常有愧为人子的内疚。人生多有无奈,唯愿上苍赐福给我母亲,让她健康快乐,晚年无忧,也是我等做儿子的造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xz/10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