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手足癣好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604561.html

一、开功

第一点,请坐的同志腰要伸直,不要靠在椅背上,最好坐在凳子前面1/3到1/4的位置,这样有利于使自己练功中一旦有反应,不至于反应太大,比如像自发动功出现了身体可以前后摆动,不至于背部没法动了,突然出现大反应。主要是坐在凳子最前面有利压迫刺激大腿根部的重要穴位和前后二阴中点的会阴穴位,它与全身的经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坐在凳子前面,容易使大小周天自动接通。如果站着的同志,最好是两腿微微分开与肩同宽,膝盖部位最好微微弯曲一点,不要站得太直了,避免摔倒了。

第二点,请大家腰要伸直、微微收缩小腹,伸腰收腹有利于腰肌腰椎保持在正常的放松的生理位置,有利于纠正腰肌劳损和腰椎病变,有利于气功所说的尾闾关和夹脊关这两个关口正常通过。

第三点,请大家头正颈直、下颌内收,将头向前向下低一点,这有利于颈肌、颈椎相对放松,有利于调节和纠正颈肌劳损和颈椎增生等病变,有利于气功所说的玉枕关的正常通过。

第四点,请大家双手放在小腹部位,两手掌心向上、上下重叠、两手放在小腹肚脐下面一点的部位,不要放在大腿上,掌心向上,上下重叠五指微微分开一点,小指向后边翘一点,男同志最好是左手在上边,女同志最好是右手在上边,两手大拇指可以轻轻地接着,也可以不接着。身体素质好的同志可以两手手掌上下分开一寸到三寸左右的距离,也可以将两手掌心相对,食指微微弯曲、虎口向着外边。两手原则上是放在相互接近的部位就可以,不一定都采用这个姿势,可以采用自己愿意做的姿势或以前做过的姿势。原则上是两手相互接近,最好放在腹部部位。两手上下重叠是属于佛家功的释迦牟尼功法的一种手法。后面的一种方法属于道家功的一种手法。两种手法都可以,这样做有利于气感加强,因为两手有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络的经穴,两手一接近,这六条经络的穴位相互感应加强,容易形成环状的气流状态,容易使你自己进入气功状态。两手有人认为相当于人身的磁场的南北极,有人认为头和脚相当于南极和北极。人体有生物电磁场,异性磁性相近就可以相互吸引而保护磁场,所以,两手接近有可能保护和增强自身的生物电磁场。因为十指内侧有人观察发现磁性生物电比较强。两手手指要微微分开一点,小指与心包经有密切联系,小指头微微向后靠一点儿,有利于调整注意力而调心,有利于增强和调节心和心包经的功能。

第五点,请大家嘴唇轻轻地闭着、牙齿微微分开一点、舌头微微上翘,抵着口腔的上边,这叫搭鹊桥,但是,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舌头请不要上翘,有心脏异常病变的同志,需要调整治疗心脏病的同志,舌头不要上翘,而是要舌头微微伸直,抵着牙齿下部门牙牙根的部位。有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以及以前有过精神分裂症病史或在这以前情绪很不好,心情很烦恼的同志务必要将舌头向下后卷曲,舌尖抵着舌下系带。如果你血压正常而身体肥胖,需要下降体重,请你将舌头放在口腔的中间位置,舌尖上下都不要挨着口腔,这样有利于你下降体重而不影响血压下降。有人这样做,短时间内,一个月左右体重下降将近40斤,这样做有利于减肥。上述舌头的四种姿势,每个同志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种就行了。这样做有利于调节脾胃的功能,肾及心脏的功能,因为嘴唇与脾胃有联系,牙齿与肾有关系,舌头与心脏和多个脏器有密切的联系。

第六点,请大家眼睛半睁半闭,向下看着自己的鼻尖。如果你身体素质好,希望出反应大的这一部分同志,请你将眼睛轻轻地闭着,闭上眼睛也需要用意念,意识上观察自己的鼻尖,无论是眼睛半睁半闭还是闭上眼睛,都需要意念观察鼻尖,同时将意念从鼻尖的视线、意念视线观察肚脐部位,观察肚脐里边有光线,这样做有利于减少光线的干扰刺激,有利于调整注意力,有利于放松入静。结合手的姿势和意观鼻尖、舌头等姿势有利于意守丹田,主要是有利于意守下丹田和上丹田、有利于自动接通任脉和督脉,身体前面正中线为任脉,后面正中线为督脉,以上六个方面的姿势调节,有利于自动通小周天,不需要意通,它自然会通的。

如果有个别同志患低血压病,或者有心衰昏倒的现象,请你两腿膝盖内侧挨在一起,同时始终注意深吸气收缩前后二阴或小腹,这样可以避免血压再下降或昏倒的现象出现。以上六到七个方面姿势的调节,作为我要讲的简要的中医养身、保健、治疗、长寿以及开发功能性和简要的速成练功方法的开功姿势。这样做相当于开始练功。至于到底练没练功,重在讲的九个方面的意念回忆。重在平常的重德训练,紧接着全身要放松入静,双肩要沉肩垂肘,腋下悬空,全身处在一种飘飘然、昏昏然,虚虚实实这么一种状态中。

二、九心轮内功功法

第一步 专注功

要专注在一个目标上,白天练功时,专心一意用大脑前额,用掌心劳宫穴,头顶百会穴及背心双肩胛中部的膏肓穴,双肾肾俞穴,好像是在观察。白天观察太阳,晚上观察月亮,不见月亮则观察星星(重点是北斗星),要把意念调整到专心一意的状态。要简单地回忆一下平常讲的重德的范围,想的要广,要在心灵深处发现,要在心灵深处想一下大愿望,最好闭上眼睛想,尽量想有功德心的愿望。想着自己全身的皮毛都非常敏感、全身特别灵活,把自己的影子想出来。白天或晚上,把影子尽快想到意念的目标上。白天想到了太阳上,晚上想到了月亮或星星上,非常灵活,特别快,想到全身的皮毛特别灵活、影子特别灵活,注意调整呼吸,尽量把呼吸拉长、深、长、细、匀地呼吸。同时用意念观察自己的影子,白天到了太阳,晚上到了月亮,在来回的进行做若干个动作。尽量地数呼吸的次数,数自己家里现在有多少直系亲属寿命总和次数的呼吸次数。你家里现在有多少直系亲人就把他们的年龄加在一起数呼吸次数,默默地数。一呼一吸算两次,每数一次,就用意念观察一下自己的影子到了意念的目标上,接着又回来了,速度很快、专心一意地练,这是专注功。时间长短以上面说的呼吸次数,1遍到36遍为最短或基本时间。练一段时间可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 自制功

自制功是自己控制自己的意念、形状和呼吸的功法。要点是把意念的自身影子控制在意念的目标上,尽量地停顿呼吸,如此数呼吸次数。比如说,吸气的时候想到影子从月亮回到自己的身上,在吸气的过程中尽量在身上稳住这个影子,吸气完则屏气,停顿呼吸片刻后,再呼气。呼气时,意念影子到了月亮上,尽量把影子停顿在月亮上。这个过程,要观察影子在做动作,做什么动作都没关系,顺其自然,你想做什么动作影子就可能做什么动作,似想非想的。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要注意控制二字,不要发出自发动功,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动作要变成力量,变成影子,变成信息,到月亮或太阳上边,再下来,来回运动,要高度控制自己。这时要注意,意、气、力是相结合的,常常是全身用力量。呼吸方法也是数全家人年龄加在一起的呼吸次数,但要比前一步延长很多时间,停顿时间要长于呼气和吸气时间。这步功法一般需要分三步练习。第一步,呼——停一吸,呼吸之间停顿,第二步,连呼连吸、停顿。连吸3次、7次、9次,或28次、或36次,再停顿,再呼气,或连呼4次、6次、8次、64次,停顿,再吸气。这是第二步,就是说,连呼、连吸、停顿。第三步,只呼或只吸,停顿。第三步很不容易训练,只注重吸气,连续吸气12次、24次、48次。总之,成倍数地往上翻,只是吸气,停顿,不管呼气,或者是相反,只管呼气不管吸气。连呼,连吸,停顿。练这种方法很难受,要始终控制自己的动作,把动作变成力量压在体内,再从体内压出去,压到信息上去。这样就产生一种特殊的精神的意念力,如前面所说的,要训练出心灵力量,专注,要专心一意想什么什么变化。第二步,要高度地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精神状态有力量,冥想有力量,概念有力量。练一段时问再练第三步。

第三步 修持功(又叫观行功)   

在第二步功的基础上,要始终注意谨慎,注重随时随地修正自己的观念、概念、行止,要注意用意念调整自己的五脏六腑,始终用意念观察自己的思想言行和整个内脏,随时清理自己不足的地方。修持功重点是回忆自己这一生以来做过的好事和不好的事情,不好的事情要尽快地忏悔,要让善心萌动;好事要尽量地稳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吸气时想好事,呼气时想曾经做过对不起他人的事情。数呼吸次数,同样是数全家人寿命总和的次数1遍至36遍。整个呼吸次数都是数1到36遍。吸气想好事,呼气想不好的事情,清理自己,心宁气静。同时意念图像到太阳或月亮上,在这个过程中观察自己,意念上观察自己形体在变化,言行在变化,性格在变化,观察自己所做的好事的功德积累。要想象一个空中楼阁,好像把自己做的好事放在那里似的,这种修持训练常常是采气最好的过程。你做过什么事情都要回忆,特别是回忆大好事,采气效果就相当好,这是要借用第三种力量来练功,借用你一生中做的好事得力量来练功,排除所做的不好事情的干扰。练一段时间,再进入第四步。

第四步 反复功   

反复功是将上面三步功结合起来反复训练,从一到三,再到二、一、三这个顺序进行训练,反复训练。这一步要注意意想自己的长辈寿命最长的形象,你可以想一个长辈的年龄,但是不要动脑筋想。如,练功中突然想到自己的父亲要活岁,那么你就想他岁的样子。再想你母亲,可能要活岁,那么你就想她岁的样子,想父母亲最长寿命的样子,似想非想地想,想他们在你自己的左右两侧同时练功,父亲在左,母亲在右边进行练功。注意观察父母亲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一同在采气,一同到了月亮或者星星、太阳上,就这样,反复随着呼吸进行意念观察。在重复上面三步训练的基础上,就这么想父母的影子,时间长短以自己年龄加上父母亲你想的年龄总和的呼吸次数1到36遍为最少或者基本的练功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要观察父母亲的意识上的情形,要始终加意念孝敬长辈,要用高标准孝敬他们。如父母不在了,同样要这样想,没关系的。在此过程中不少人常常是练这个功法要流泪的,因为不少人在当子女的过程中对父母亲不是高标准地孝敬,一旦进入这种真正的这个过程的气功状态,不由自主的要流泪。在流泪的时候,要注意下决心,要在思想上有愿望,怎么样去孝敬,怎么样用孝敬来弥补对父母的这种带账的过错,这常常要流泪的。一般人对父母的孝敬总是要带账的,也就是说儿女总是还不清父母的账的;父母亲不会欠儿女的。儿女子孙一般说来,不论是从感情上、精神上都是欠父母的。所以练这步功法时一般都容易落泪的。要在落泪的过程中下决心弥补孝敬不够的这种情况,要加意念,而且过后要有行动。这就是第四步功,反复功,又叫“泪伤功”,做这步功常常会落泪,会觉得很悲哀,觉得很对不起父母,常常有这种心理出现。练一段时间再进入第五步功。

第五步 理解功   

在第四步的基础上再调整意念,从理解家里亲人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一面,回忆自己家里人曾经对自己的批评教育和从严要求的能够记清楚的所有事情。这也是遗传密码的一个练功的方法,是进一步孝敬的方法。理解亲人对自己的从严要求的所有事情,从小到现在,父母亲什么时候打过自己、骂过自己、说过自己,为什么说自己,最好是把它回忆出来。这一步之所以要这么训练,就在于人的遗传密码上有父母亲和兄弟姐妹的信息。亲人对自己的从严要求常常携带能量,父母亲对自己的关照、亲人对自己的关照也携带能量,但不如对自己的教训,不如对自己的从严要求力量大,所以要回忆一生中他们对自己的从严要求、批评意见,在回忆矛盾的事情的过程中,要很快理解亲人对自己的一切要求、一切批评都是应当的。要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打你、骂你、批评你、教育你,而且要真正想得通。在理解的基础上,同时把自己的亲人的样子想出来。当你的意念活动进行到哪一个亲人,就注意数呼吸次数,数那个亲人现在寿命大小的呼吸次数。回忆什么事,就数那个亲人年龄大小的呼吸次数,至少数l遍,有时间可数到36遍。这一步时间比较长。通过练功,在深、长、细、匀的呼吸下,似想非想的状态中,把亲人对自己的从严要求的事情能够似想非想地想出来,而且真正理解、想通了,那么在心灵深处会感到一种特殊的安慰。

第六步 领悟功(又叫清晰功)

在上步功的基础上,回忆自己一生中愿望的变化和自己所学的任何技术、学科。这一步的作用重在开发智慧。要回忆自己从小到现在能够记清楚的学习的大事情、有兴趣的学习项目和愿望。回忆什么事情就想当时自己学习过程中所接触的人,对你来说,所起的作用最大、印象最深的教师、同学、朋友或别的什么人。要通过这种回忆的训练,把凡是对你在生活、工作、学习中起过指路作用的这种人的样子回忆出来,而且要尽量地回忆出你当时学习时的状态,但不一定要把所学的内容想出来。要配合呼吸锻炼,回忆怎么学习活动的,想印象最深的那个教师那个人的时候,要注意那个人现在大概是多少岁,如搞不清,你就在意识上给他用第一印象,用第一概念估计他现在可能是多少岁了,就数多少次呼吸次数,作为最短的一次呼吸次数,有时间可以练到36遍。需要把给你印象最深的那个人教你的过程、印象最深的教师式的那个人的样子似想非想的想出来。而且要回忆你当时最大的收获、最大的经验或者是最大的科研、最有意义的科学知识等等。

这一步的练功时间也要很长,一般说来,带功睡觉常常使你练这一步功法,它是似想非想的,不是说一次全部想完。如果你第一次练功,想的是小时候的那位教师,练着练着,在似想非想的过程中你可能睡着了,暂时中断了,那么,你第二次练就接着往下一段年龄想,也就是说要注意从小到现在的回忆,中途因为时间关系可以暂时停止,暂时收功,但下次炼功最好是接上次练。这步功要注意回忆印象最深的学习活动。这歌过程或上面理解功的过程中,都要结合第一步专注功。想到什么人都要想到那个人和自己在意念的地方同时在来回运动,这是整个功的特点。

第七步 警觉功(又叫抵制功)   

在第六步功的基础上,回忆自己一生以来最大的事故、失误、最大的遗憾。回忆这种教训,叫警惕功,也叫抵制功,是吸取经验教训的意思。上面的领悟功重点是要使所学的科学知识,尽量充分地再起作用。警觉功主要是要将自己曾经有过的失误、过错以及对他人做过什么不利的这一面,用具体练功的方法去清洗,去抵制再犯。还是与上面相似,想什么事情,要注意那件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人或物,一定是人或物,这个物重点是指生物,也不排除非生命的物体,要把当时你所遇到的人和物的形象回忆出来。当时有教训可汲取的事物,那种形象是什么,把它清出来,好像清仓查库似的。分清什么人在你的教训活动中印象最深,或打击最大,或损害最深,但要注意,哪怕是你认为是仇人的人,这时候不是为了去报仇,而是为了使你吸取教训。在回忆过程中不能带仇恨思想,就是说,以后要向善良的方向发展,要在回忆教训的过程中原谅对方,在回忆矛盾的过程中理解、支持对方。因为这一步功法是建立在上面功法的基础上的,在回忆教训的过程中始终要注重要有忏悔的意思,改过的意思,吸取经验教训的思想,要有这么一个心理状态。回忆什么对象,同样重复第一步的意念活动,就是将意念的对象和自己的影子同时意念到月亮或太阳上边,随着呼吸,呼气出去,吸气回来,反复这样练。回忆什么对象,就给那个对象加第一个念头认定的年龄数,或者什么次数都行,但以第一个念头认定的年龄为好。比如你曾经遇到过什么人对你教训很深,但年龄不知道,你就假想一下,他可能是60岁或多少岁。那么你在回忆这个过程时,就要数60次或多少次呼吸次数,数1遍到36遍,作为最少的或最基本的练功时间。有时不是人对你有教训,而是动物对你有教训,你同样要给它加一个年龄岁数,同样把它的形象回忆出来。比如有人骑马摔了一跤,那个马又把你保护起来,那么你就要把马的样子回忆出来,当时的形象回忆出来。回忆不清楚没关系,要似回忆非回忆地回忆。用第一意念给那个马加一个现在大概的年龄,无论它在或不在都没关系,数它年龄的呼吸次数,同时意念它随着自己的影子一起到了太阳或月亮上边,随呼气出去,吸气回来。练一段时间再练第八步功法。

第八步 持续功   

在前面七步功法的基础上,每练这步功时都要简单地回忆一下前面所练的功法。紧接着意想自己现在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最大的愿望,意想你现在最大、最高的愿望是什么,最注意的工作学习是什么,并使之落实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不要超过三个事情,最好是只想一件事,生活上或学习上或工作上或身体上的一件事情,想你现在这一件到三件事情的最大愿望,在想的时候立足于现在的最基本的有利条件,无论人或物,同样是要数呼吸次数。你认为这件事情,什么人可能对你作用最大,那你就把他现在的年龄想出来,和你自己的年龄加在一起,作为最短的一次练功时间。或把你现在最大愿望直接相关的人的年龄和你现在的年龄加在一起作呼吸次数,作为最短的一次练功时间,有时间可以数够36遍,作为基本的练功时间。这件事情对你来说最重要,除了人之外可能还有其他得生命体,也可以再加上一个生命体的岁数,就这样持续地进行训练。一旦练到这一步的功法,就需要每次在这一步上延长时间,常常需要练到上面功法的总和时间,常常要带功24小时,24小时有那么个意念,也就是说,你有什么大愿望,24小时都要保留有那么一个愿望的意念,不要把这个愿望的意思丢掉了。到一定时候,就变成一种持久的特殊耐力,对治病或纠正事故,对练功者事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

第九步自持自排功(又叫平衡功、调理功)   

在第八步功法的意念基础上,想自己现在最顺利和最不顺利两大件大事,或者说,两个对立面。你认为什么事情对你来说最顺利,要把最大的愿望结合上。在这个愿望中,什么障碍最大,想出来。在呼气的时候,想障碍面;吸气的时候想顺利面,自持自排地坚持用顺利,排除不顺利,无论是疾病还是事物,要治病的你就想你身体状况,什么脏器功能最强,你的身体哪一面最强,哪一面最弱,两面都想出来。比如说你胆囊有结石,你就想你的胆管最通畅,胆管扩张最开,胆汁分泌最旺盛,这就有可能把它冲出去。你的胆结石大约有多长时间,三年五年、三天五天,你就数多少次呼吸。或者是你觉得你的胆管很通畅,能扩张很开,你这个病没有关系,寿命还会很长,你就确定一个时间,数那个数的呼吸次数。你在想最顺利、最有利的和不利的这两件事物的时候,一样取一个目标,自己确定一个时间的数字,把两个时间数字和你自己现在的年龄数字加在一起,作为一次练功该数够的呼吸次数。即最顺利的那个目标,给它要一个数字,以第一意念安个数字,最不顺利的障碍面包括疾病,你可能觉得它3天就要排除,你就加个3的数字。3小时、3分钟都加3的数字,再加上你现在的年龄数,作为一次练功该数够的呼吸次数,数1遍到36遍,作为一次练功的最短时间或基本时间。要注意定目标取数字要选用第一意愿取的,不要第二意愿的。第九步功法,既可以治病,也可以调整事情,开发智能、功能等等。这就叫做自持自排功,坚持和排除的功,又叫调理功,又叫平衡功,就是平衡你的身体、工作,平衡全身在你大脑里的信息,通过平衡排除干扰,保留顺利一面,在排除的过程中加上良好的意念。不要认为它是不好的你就一下子把它怎么样,要想出正常的排除的方法,排除指的是理出良好的愿望,不要想不好的愿望,不要想着整人,不能整人。不顺利的这一面,要通过原谅、帮助他的方法去排出。要用这种方法,不能想着找最不顺利的是什么,什么人在给我捣蛋,我就把他怎么样,这是错误的。要用顺利的这一面自动调节不顺利的这一面。不顺利的事情和目标只能是在与人为善的大前提下,在谅解、理解、持的大前提下来调节它,不能想着报复他,或者怎么样置之于死地。要注意这个通路,不顺利的一面要给它找出路。要它自动地消除,不能闭门打贼,那就不对了。就是说,凡是疾病,你在意念上总要给它找个出路,要有出路的意念,不能只在体内想,治它怎么样子,要想它有通道,其他的事情也是这样,要给对方找出路不然,方法就是错的。

这九步功法训练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说需要3个小时左右。一般练不到这么长,怎么办呢?就一步一步去训练。也可以不训练完毕,比如前面想的事情,想的年龄次数等等,你只训练最短的时间次数也行。这九步功法共同的特点是将意念的目标影子同自己的影子同步,随呼气到白天的太阳,晚上的月亮或北斗星上去,吸气的时候同时下来,回到自己身上或身边来。这是九步功法共同的意念中的形象的调整。整个过程注重呼吸的延长、停顿,始终不能够一呼一吸就算了,在呼吸之间要有停顿,停顿一段时间。

这九步功法是一种容易强身健体,开发智慧,促进工作、学习的综合性功法。以前有的师傅把这个功法比作神妙功法,认为是特别妙的一种功法。它对多方面的人和事,都会起到多方面的奇妙的效应。不单只是治病的效应,不单只是给自己治病,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给全家人治病了。在这过程中也可能出自发动功,除了自发动功,顺其自然,加一个意念不要大动就可以,但不要强行控制它。加意念时,似想非想的就行了。

这是九心门的功法。这种功法需要练3年左右才会练出明显的效应。但在练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可能产生一些微妙或奇妙的变化,在训练过程中出了效应,出了反应勿扬勿弃,不要把反应轻易当作坏事,不要助长它,也不要控制它。不要迷信练功过程中的意念活动,这只是一种意念方法,是练功的一种训练方法,不要把它从迷信的角度来看待。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人有可能出现特殊的功能,出了功能要注意,起变化的那影子,是能量,到一定时候,被意念的影子就可能带能量,就可能出现特殊的效应,这是九心门的一种内功训练的具体方法。

三、收功

有自发动功的人先要想一下自己的动作要由大到小、由强到弱,以柔化刚,全身要松、软、散、瘫,要睁眼,把呼气延长。接着,双手抬起至胸前成抱球势,五指微屈、分开,相距10—20公分左右,力量往脚下去。深呼吸,吸气时双手往中间推,呼气时往外拉,用意不用力,注意体会掌心、指尖中麻、胀、重、凉、热、吹风等感觉。没有出现自发动功的人可闭上眼睛深呼吸6~7次左右,女的数6次,男的数7次,一呼一吸为一次。注意把现在手上的感觉和全身的感觉记清楚,将来练功过程中出现了奇妙的现象,你认为是特异功能,需要训练,就加愿意怎么训练的意念,回忆现在的感觉,再练功就可能出现特异功能,使你的功能得到稳定和提高。这是加特殊功能讯息,接着合掌,掌根挨着胸部,指向前,①双脚用力;②脚趾用力;③小脚趾用力;④大脚趾用力(小趾还用力);⑤双腿肌肉用力收缩,身体差的膝内侧靠在一起,接着双大腿、前后阴、小腹、用力收缩,腰用劲鼓,牙关紧闭。舌恢复常态,继而在口腔中旋转,男逆时针36圈、女顺时针24圈,唾液慢慢咽下。接着双手掌和全身用劲,好像震颤,掌用大劲推,入地三尺。想一下坐如钟、站如松,想一下全身毛孔和双脚涌泉穴打开了,呼气三次,全身病气进一步排出体外。再想一下全身毛孔和涌泉穴关闭了,外面的干扰进不来了。再深吸气三次,这是强壮功的收功方法。接着双手快速搓掌,至热,手掌对着眼睛,挨着面部意想有光线进入眼睛,保护眼睛,改善视力,紧接着双手往头顶搓、吸气,再往下擦,深呼气,擦至下颌下边合掌,指向上挨着下颌一瞬间,再重复往上擦,反复6~7次左右(男7次,女6次,但不绝对)。深呼吸如打呵欠似的,“呵——”似睡完觉。接下,双手虎口相交,男左捂右,女右捂左,掌压在肚脐部,意想有光进入手掌至肚脐里。回想前面练功时所有的图像都收入里面变成一点闪亮的光线,围绕肚脐旋转,男反时针旋转36遍,女顺时针24遍。接下。双手松开恢复自然姿势,就算收功。如不彻底,可从搓手开始重复二或三遍,即可收下。如还收不下,可用强制收功法:男用左手掌,女用右手掌拍打头顶6~7次。再用食指和拇指揉按眉内侧睛明穴,再揉按眼球,再揉按鼻翼两侧迎香穴,再用食指指面左右揉按人中穴,再用中指指面揉压咽喉下的天突穴上边一点(喉结节下凹陷中)。再半握拳捶打膻中穴6—7次左右,力量中等。这样,收功完毕。

人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

从人体构造来看,水占比大约为70%-80%。脏腑经络和组织的活动都离不开水的摄取、运行、代谢,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影响都会产生水湿,如脾胃吸收水有障碍则会腹泻。外部环境对人体吸收湿气的影响也很大,例如三伏天就是湿气多的一个主要原因,而我们以下这些不好的习惯也会加重湿气的产生。

1.贪凉:冰激凌等生冷食物吃太多会导致体内寒气增加,给“湿邪”入侵创造机会。

2.不吹干头发就睡:夏天时人洗澡特别勤,有的人头发湿漉漉的就坐在空调屋里,甚至头发不吹干就睡觉,导致“湿邪”在不知不觉中入侵身体。

3.对着空调吹: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空调使劲吹凉风,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现在冬天很少见到真正着凉感冒的病人,夏天反而比比皆是,就是因为用空调导致汗液挥发不出来淤积体内。

4.睡眠差:很多人喜欢熬夜,从中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5.喝大酒:啤酒烧烤是很多人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别忘了酒助“湿邪”,尽量少碰。

6.老坐着:久坐会使人供血不足,加重乏力和肌肉酸痛,影响湿气的排除。

7.穿得少:“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很容易让“湿邪”侵入身体。

文章内容仅供临床思路参考,非中医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人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一是人体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二是人体内存在推动生命活动而看不见的“火”,即由于阴阳失调而出现的“上火”症状。

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例如,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症状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症状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分为“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是为用药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因此,患者不要自行用药治疗“上火”,如果不懂中医辨证用药,见“上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专家建议,对于“上火”的治疗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一是人体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二是人体内存在推动生命活动而看不见的“火”,即由于阴阳失调而出现的“上火”症状。

引起“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例如,情绪波动过大、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症状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症状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分为“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这种分类是为用药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上火”要注意遵照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如治“中焦火”宜投清胃散等,治“心火”用导赤散等,治“实火”用三黄片、牛黄解毒片等药泄火。因此,患者不要自行用药治疗“上火”,如果不懂中医辨证用药,见“上火”就用三黄片之类,有时并不奏效,反而误事。专家建议,对于“上火”的治疗最好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道教的洞天福地,都在风光雄奇秀丽的名山之中。著名的道教宫观以坐落名山者居多,大多耸立在高山危岩之上,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在中国的许许多多名山中,都留下了道教文化的沉积。

  一、道教的崇向山林

  道教这一土生土长的宗教,是在中国的哲学、科学、风俗、民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它主要由长江文化孕育而成,创始人张道陵由吴入蜀,以楚文化的老庄道学为基础,吸取了燕齐文化的神仙思想,又揉合巴蜀文化的鬼道巫风,在鹤鸣山创立了道教。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老子所著的道家经典《道德经》,宣扬以“道”为中心的学说。他从“道法自然”出发,标榜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在这个基础上重视修道养寿,是他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可以说是生命科学的老祖宗。

  我国远古时代就产生了神灵崇拜,这是各民族都有过的原始思维的表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又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了独特的神仙信仰。神仙信仰和远古神话传说联系着,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有昆仑和蓬莱两大系统。神仙住在西方昆仑山上和东海蓬莱三岛之中,个个风姿绰约,活得逍遥自在,吸甘露,食玉屑,服灵芝,住黄金宫阙,观奇花瑶草,畜珍禽异兽,特别是掌握着长生不老之药,真是令人可望而不可得。与神仙信仰相适应,方土也就应运而生。他们扬言能和神仙相通,能以符咒和灵丹妙药为人治病,还能帮助具备条件的人跨入仙界。一些皇帝为了能长生不老,就命方士到神山仙岛去求不死之药。当然,这样的愿望是无从实现的,方士因此而倒霉者不乏其人。

  东汉顺帝时(126—144年),张道陵创五斗米道,道教正式产生。从此以后,方士变成了道士,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道教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思潮,而且也作为一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生活,逐渐起着多方面的影响。一些著名的道士,以道家之“道”为核心,将缥缈难求的神仙信仰加以发展,又吸取和改造了符水丹药等治病之术,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法术体系。道教比起过去的神仙信仰有显著的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本人的自我修炼。也就是说,成仙之道是有的,但要自己去寻求。只要修炼到家了,就能有成仙之望。如果不能修成,责任自然在于自己。   

  道教在教义上与佛教最大的区别,也是与其它一切宗教的主要不同之处,就突出地表现在“贵生”上。佛教认为,人生在世罪孽深重,应当深深地忏悔和苦苦地修炼,以求得来世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道教却追求现世之乐,以今世修道成仙为理想境界。养生的要旨,在于清静、无为。这就应该排除尘世俗务,正心诚意。而养生的许多方法,诸如炼丹、守一、行气、服食等,也必须排除俗务。因而修炼者大都隐居于深山老林之中,结草为庐,采果为食,透出一种仙气。我国的许多美好的自然环境,正是道士们修炼的最理想的地方,也就逐渐变为道教活动的场所,从而形成了一座座道教名山。

  道教以修道成仙,羽化升天为理想。信徒们认为求仙有术,只要清心静修自有神仙指点。由于术数有别,一旦修炼成功,有的可成为天仙,有的可以成为地仙。天仙飞升天界,地仙的居处在十洲三岛、洞天福地。十洲三岛,都在四海之中。洞天福地,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则在陆地之内。它们大多是名山胜景,都可以实指某地。道书中有唐道士司马承祯编集的《天地宫观图》,唐末杜光庭编撰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二书所载虽不尽相同,但都详叙了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所在之处。按照道教的说法,洞天福地都有某仙人或真人领治,其间大多是仙真得道之所。这些名山胜景,大概都是唐代以前道教活动就比较集中、比较活跃的地方,道士将这些地方编排在案,于是就有了那么些洞天福地。这些洞天福地遍布神州大地,使道教虚无而幽深的玄理具体化了,对道教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洞天福地看道教发展

  道教的洞天福地,囊括了我国众多的名山,虽然其中有的衰落了,但是,大多数在道教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沉积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容。

  终南山离古都西安很近,在历史上是逸人羽士隐居之处。楼观台就在终南山的北麓,为“天下道林张本之地”,道教宫观的“观”就是从这里沿用下来的,素有“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之称,是道教的发祥地之一,现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楼观台是周代函谷关令尹喜的故居,他在这里结草为楼,以为观星望气之所,所以名之为草楼观。老子由楚地西来秦国,尹喜就恳请他到草楼观,挽留他在这里著书以传后世。老子为说《道德经》,写下了这一传世的经典之作。如今,楼观台还有说经台和老子系牛处等,这些都成了道教教主的圣迹。

  南北朝时期,楼观台建起了初具规模的道观。当时社会动荡,许多道士潜来终南山隐居修道,其中有一些是当时的高道,形成了以终南山为中心的道派。到了唐代,这里的道教进入了鼎盛阶段。唐初皇帝以老子为远祖,李渊父子兴兵时又得到过楼观台道士的资助,所以朝廷大力扶植楼观台的道教。高祖武德三年,皇帝李渊亲临楼观台拜谒老子,并赐地十多顷,敕令扩建宫观,特修建宗圣宫,意为“祖宗贤圣”之宫,从此以后赏赐不断。金元之际,王重阳在终南山下隐居修道,后对传统道教进行了改革,创立了全真道。这个道派,迅速发展,特别在北方影响很大,成为与正一道并立的两大道派之一。楼观奉全真道龙门宗,并为全真三大祖庭之一。老子开道教玄义,被尊为道教始祖,楼观为老子说经传道之地,道门公认道教始于楼观,所以不管是全真道派,还是正一道派,都称楼观为“终南祖庭”。

  说经台,就是老子为尹喜讲授《道德经》的地方,为现今楼观台的中心,建于海拔560米的峰顶。这里南依秦岭,北瞰渭水,层峦叠嶂,茂林修竹,得仙山之灵气。从这里南望,峻峰之上有一座八卦形的老子炼丹炉,东南有老子打铁淬火的仰天池,附近还有老子修真养性的栖真亭。这里现存碑石七十多通,如唐欧阳询所书的《大唐宗圣观记》,宋米芾、苏轼等人的诗碑和诗词刻石,元赵子昂的隶书《上善池》刻石等,都是弥足珍贵的文物。此外,还有李白、王维、岑参、温庭筠、苏轼、苏辙、萨都刺等的题诗,留下了历代著名诗人游览楼观台的体验。

  江西龙虎山在道教中也有特殊的地位。据道书中记载,第一代天师曾在这里修道炼丹。到了晋代,第四代天师张盛遵其父张鲁之嘱,携祖传印剑自汉中迁回“龙虎山祖师玄坛”。从此以后,历代子孙就都居住在此,继承祖训,世袭道统,传道布教,至今已传六十三代。这里是道教正一天师的祖庭,又称为第三十二福地,在道教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天师府现为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谈到道教名山,自然会想起茅山,它在十大洞天中列为第八洞天,茅山道士素来有名,活跃在民间传说和文艺作品之中。茅山原名句曲山,位于江苏省西南部。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来此隐居修炼。他们擅长医道,精于药理,行医民间,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为了纪念他们,改句曲山之名为茅山。后来,道教在此兴起,就尊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

  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都建都于南京,南京成为政治文化中心。茅山离南京很近,不少名士和高道来此隐修,使茅山逐渐成为道教的中心。到了南梁时,著名道士陶弘景来茅山隐居,对茅山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陶弘景是声望很高的大学者,有各种著述二百余卷,广及各门学科,又精通医药、铸造、炼丹等方技,还擅长于辞章。他深得梁武帝的敬重,送太子到茅山拜他为师,朝廷遇有疑难之事都要向他请教。当时人们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茅山也得到“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之誉。

  隋唐之时,茅山已发展成为道教第一大宗,不少著名道士都出自茅山上清派,逐渐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茅山道。他们除根据《黄庭经》等,习练爱精宝气诸道术外,又钻研《易》学和老庄之言,注重著书立说以传后世,使道教的教理教义渐臻完善。当时许多道教名山,大多直接或间接受茅山派的影响,如陶弘景的再传弟子潘师正居嵩山,潘师正的弟子司马承祯先后居衡山、桐柏山,杜光庭也是茅山派的传人,后又传道于青城山等道教名山。

  晋代著名道士葛洪,是道教的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足迹遍及江南各地,他的名字和许多道教名山联系着,现存遗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广东罗浮山冲虚古观,一处为杭州葛岭抱朴道院,这两处现都已列入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广东罗浮山又名东樵山,与西樵山为姐妹山,素有“南粤名山数二樵”之说。东晋咸和年间,葛洪偕夫人鲍姑及子侄南下,来罗浮山结庐修炼。他先在朱明洞前建南庵,初名为都虚观,除修道炼丹外,还采药为人治病,并又著书讲学。跟他学习的信徒越来越多,就又增建了东、西、北三庵,后来还在白鹤峰建了白鹤观。后来,他在罗浮山羽化成道,享年八十一岁。葛洪一生著述多达七十多种,共六百五十多卷。他的主要著作《抱扑子》,确定了战国以来的神仙理论体系,丰富了道教的思想内容,对道教的丹鼎派产生过重要影响。他撰写的《金匮药方》、《时后备急方》,则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珍贵遗产。

  葛洪是罗浮山道教圣地的开创者,这里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列为第七洞天。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高道,在都虚观原址建置葛洪祠,唐玄宗天宝年间扩建为葛仙祠,宋哲宗又赐“冲虚观”匾额。冲虚古观历史最悠久,环境也最清幽,山门有石刻楹联道是:“妙景空不空四百峰峦朝紫府;尊躬上之上五千道德启玄门。”走到大门前又可见刻着一副对联,上面写道:“典午三清苑,朱明七洞天。”它们确切地概括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意蕴。古观中有很多葛洪的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葛洪建造的炼丹灶。这一稀奇的炼丹炉,已成弥足珍贵的文物,站在它的面前可想见当年葛洪炼丹的情形,也是研究科学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离这里不远处有东坡亭,传说苏东坡很尊敬葛洪,在这里建有东坡山房,开辟了一个药圃,并以所种中草药为题,写下了《小圃五咏》。他在给儿子的一首诗中写道:“东坡之师抱朴老,真契早己交前生。”

  此外,诸如青城山、武当山、崂山等,也都是著名的道教洞天福地。游览道教的洞天福地,可以了解到道教发展的一斑,知道在发展中形成有道教派别,感受到道教文化的一些内容和特色。

  三、道教名山的宫观

  宫观,是道教敬神祀仙,道士修炼养性以及进行各种有关活动的场所。相对而言,称作“宫”或称作“观”的,规模和影响都比较大一些。

  宫观是在道教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最初的修道者,大多隐居深山老林结草为庐,张道陵曾在好多山中修炼,当时的道场都是非常简陋的草屋。晋代的道馆或称庐,或称治,或称靖,或称馆,一般还大多是茅屋,有的在山洞旁筑一简易的房屋。到了南北朝时期,北朝始有道观之称。后魏太武帝为寇谦之建坛、宇,并供养道士一百多人,可见这种道馆已很可观。北魏时终南山已有楼观,北周时又有云台观、通道观、玄都观等,这时宫观建筑已具相当规模。南朝齐有兴世馆,梁有华阳上下馆、朱阳馆,也在逐渐向宫观推进。唐代,在道教史上进入了繁盛时期,明确地以“观”字代替了“馆”字,宫观建设有了迅速的增长,修建了大规模的宫殿式宫观,并从山林向城镇发展。据《唐六典·祠都》记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杜光庭在《历代崇道记》中说,唐代有宫观一千九百余所。宋代,宫观建设更加盛行,规模虽有大有小,但都趋向宫殿式,此后就大致定型。明清之际道教开始衰落,清修《图书集成·道观部》记载,全国各地古今道观有三百三十六座。历经多年战乱,不少已经毁坏。

  为了了解和欣赏道教宫观,需要具有一定的道教知识;而如果细心地游览道教宫观,那么就又能增进对道教文化的认识。从名与实着眼,道教宫观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主要供奉道教至尊之神,并以之命名;一是主要供奉某一教派先师,并根据其特色命名;一是主要供奉道教史上著名人物和道教神话人物,并用这些人物命名。从这些不同的宫观中,可以看到道教文化的许多内容。

  道教天神中最尊贵的首推“三清”,也就是玉清境清微天元始天尊、上清境禹馀天灵宝天尊、太清境大赤天道德天尊。元始天尊的出现,是对盘古开天辟地神话改造而来。其他两位,灵宝天尊本于道教早期尊奉的太上大道君,道德天尊则本于道教教主老子的神话。玉清、上清、太清是道教三清境,玉清圣境是元始天尊的居处,上清真境是灵宝天尊的居处,太清仙境是道德天尊的居处,也就是道教中最高境界的神仙洞府。在道教宫观中,以玉清、上清、太清命名的为数最多,这些宫观都以供奉三清神像为主,也是最典型的道教宫观。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道派,各自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元代,全真派崛起以后,形成全真与正一两大道派。全真道重清修,强调养性,持戒较严;正一道重符咒,讲究醮仪,法事丰富。在这两大道派以下,又各有不少较小的道派。它们都有自己活动的中心,这些教派各自传道受戒,属于它们的宫观也都有自己的色彩。例如:茅山九霄万福宫,主要供奉开山祖师三茅真君,显示出茅山派的特色。

  道教名山中的有些宫观,突出道教中的某一人物的神像,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武当山的太岳太和宫,正殿为朝圣殿,内奉铜铸鎏金真武大帝坐像。紫霄宫的正殿,主像也是真武的神像,武当山的独特之处于此可见一斑。特别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以他命名的如纯阳宫、纯阳观,更是许多道教圣地都可见到。

  从道教宫观的建筑来看,一般可分为三个部分:前庭、中庭、寮房。前庭以山门为主要建筑,道教视之为仙、俗之分的象征,跨入山门就标志着进了仙界。因为道教宫观始建于山林之中,所以一直都沿称之为山门,显示出道教起自山林隐修的本性。许多道教名山中宫观的山门,往往依山就势经过精心设计而建,是整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仙境独特的气势和氛围。山门殿内供奉着门神,一般都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此外,还有土地、孤魂爷的神像或牌位。前庭除山门外,还包括华表、幡杆、棂星门、钟鼓楼等附属建筑,有的是表示道教圣地的威严,有的用来悬挂和安置钟、鼓,作为道众作息的号令和道场的法器。寮房为道众的生活区,有的也建设得很别致,除各种生活设施外,还建有亭台楼阁,点缀着树木花卉,使整个环境显得很幽雅。宫观的主体是中庭,以灵官殿为先导,包括主殿、陪殿、厢房、经堂等。大部分宫观,进入山门后迎面而来的就是灵官殿,这里供奉的王灵官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在王灵官神像的左右,往往还配祀四元帅、青龙白虎、四值功曹等。灵官殿的后面就是主殿,主殿是宫观的核心所在,和宫观的名与实密切地联系着。

  道教的天神很多,而且又很杂。这种状况的形成,一是受古代天神信仰的传统影响,一是由于民间流传的各种派别的信仰不同。到了南北朝时期,在与佛教竞争的过程中,因受佛教影响和迫于佛教压力,南朝道士陶弘景和北朝道士寇谦之,都注意到了致力归纳与组织众神,才开始逐渐形成统一的神仙谱系。就主要供奉道教共同的至高天尊的宫观来说,主殿就是供奉三位天尊的三清殿。在中间就坐的,就是元始天尊,他的左手虚拈,右手虚捧,胸前似有一团浑然一体之气,象征着“天地未形,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右边的一位是灵宝天尊,他双手捧着“阴阳镜”,这镜半黑半白,白中有黑点,黑中有白点,就是道教的图案,象征着刚从无极状态分化出来的“太极”状态。左边的一位是道德天尊,这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手里拿着一把长柄扇,扇面上画有“太极”图案,象征由太极分化出来的阴阳两仪。“三清”,正象征着天地化育的根本大道,他们在道教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道德天尊,通常也称太上老君,实际上就是老子,被尊为道教的始祖。他的地位相当于佛教中的释迦牟尼,道教抬出这位学说高深德高望重的哲人为教主,正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足以与佛教抗衡。

  在道教的众神中,还有“四御”的地位也很高。所谓“四御”,也就是四位天帝。在“四御”之中,最受尊崇的是玉皇大帝。他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人们的福祸和生死都掌握在他的手中,所以在古代民间有广泛的影响。玉皇殿,也称凌霄宝殿,正中供奉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的神像,头戴冕旒,身着朝袍,俨然是位皇帝。然而,以玉皇殿为主殿的宫观并不多。

  在道教宫观中,除主殿之外,还有一些偏殿,这些殿堂各有神主。诸如:三官殿供奉三官,这就是: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帝。顾名思义,因为三官能赐福、赦罪、解厄,和人们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人们都要对他们顶礼膜拜。圣母殿,总的来说都供奉圣母,但具体的是哪位圣母,每个宫观又会有不同,有的是斗姥,有的是王母,有的是九天玄女,有的是碧霞元君,有的是天妃妈祖,也有的就统称之为娘娘殿。这些神灵,给人的印象是慈祥的母性,关心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疾苦的需求,所以影响非常深远,特别使古代的妇女感到亲切。

  道教名山中的宫观在建筑上也很有特色,或选址于顶峰之上,或修建在悬崖之旁,利用各种有利的自然条件,表现出仙山琼阁的意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jj/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