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率为19.11%

1.某男,28岁,患粉刺,症见丘疹色红,有痒痛,时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治宜选用的方剂是

A.二陈汤

B.枇杷清肺饮

C.茵陈蒿汤

D.防风通圣散

E.桃红四物汤

B

粉刺——肺经风热证丘疹色红,或有痒痛,或有脓疱;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基础方剂:枇杷清肺饮(人参、枇杷叶、桑白皮、生甘草、黄连、黄柏)加减。

正确率为19.90%

2.功能为清肝热,利胆退黄的藏成药方剂是

A.七十味珍珠丸

B.二十五松石丸

C.二十五珊瑚丸

D.五味渣驯丸

E.八味沉香散

D

五味渣驯丸的功能是清肝热,利胆退黄。故本题选D。

正确率为29.47%

3.某女,27岁,妊娠5个月,因上火导致咽喉肿痛,口苦,小便黄赤,便秘;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该患者应慎用的中成药是

A.咽喉消炎丸

B.牛黄上清丸

C.牛黄消炎片

D.芩翘口服液

E.牛黄解毒丸

B

妊娠慎用中成药,重点掌握以下品种:牛黄清心丸、牛黄上清丸、黄连上清丸、防风通圣丸、伤湿止痛膏、枣仁安神胶囊、附子理中丸、妇科分清片等。

A.生大黄

B.酒大黄

C.熟大黄

D.醋大黄

E.大黄炭

中药饮片炮制品在遣方中的正确使用,关乎中医临床疗效,对中药饮片的合理使用意义重大。

?正确率为16.77%

4.当归龙荟丸泻火通便,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不眩等症的治疗。方中所用大黄为

B

当归龙荟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年版)

[组成]龙胆酒炒大黄(酒炒)芦荟黄连(酒炒)黄芩(酒炒)黄柏(盐炒)栀子青黛当归(酒炒)木香麝香

[功用]泻火通便。

[主治]用于肝胆火旺,心烦不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胁肋疼痛,脘腹账痛,大便秘结。

[用法]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正确率为28.01%

5.温脾汤攻下冷积,温补脾阳,用于寒积里实证的治疗。方中所用大黄为

A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大黄当归干姜附子人参芒硝甘草

[用法]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一日三次。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里实证。腹痛便秘,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正确率为27.82%

A.影响吸收

B.影响代谢

C.增加排泄

D.影响分布

E.减少排泄

6.中西药联用时,红灵散与吲哚美辛合用,可发生的药动学相互作用是

C

碱性中药(如煅牡蛎、煅龙骨、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乌贝散、陈香露白露片等)+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等)联用,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

正确率为16.30%

A.副作用

B.毒性作用

C.后遗作用

D.药物依赖性

E.变态反应

7.用小金丸、西黄丸等引起的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停药后即可逐渐消失的案例,属于

C

后遗作用:药物的后遗作用指停止用药后遗留下来的生物学效应。遗留的效应分可逆和不可逆两种情况,如长期大量服用关木通造成的肾损害,就是不可逆的,无法恢复的;服用小金丸、西黄丸等引起的皮肤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停药后即可逐渐消失。遗留时间的长短也不同,有些时间短暂,如服用熊胆粉、大黄、番泻叶、黄连等苦寒泻火药物后,患者短期内出现的食欲减退等消化道不适症状;有些则后遗作用较为持久,如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出现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

正确率为26.40%

8.患者,女性,33岁,因发热,咽喉痛,口服维C银翘片,3次/日,每次3片,服药3天后,体温未降反而上升至39℃,伴厌食、上腹部不适。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谷丙转氨酶U/L,谷草转氨酶U/L,γ-谷氨酰转肽酶-U/L、碱性磷酸酶-U/L、总胆汁酸58.8μmol/L,乳酸脱氢酶U/L、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

以下关于维C银翘片的不良反应症状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过敏昏厥

B.白细胞增加

C.溶血性贫血

D.间质性肾炎

E.泌尿系统受损

B

维C银翘片的不良反应可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故B项描述错误。

正确率为3.99%

9.痛经肝肾亏虚证常用的中成药有

A.安坤赞育丸

B.当归芍药颗粒

C.妇女养血丸

D.参茸白凤丸

E.复方乌鸡口服液

AE

痛经肝肾亏虚证常用中成药有安坤赞育丸、复方乌鸡口服液。

正确率为16.43%

10.婴幼儿面色苍白、疲乏、舌淡等气血两虚宜选用

A.黄芪

B.党参

C.首乌

D.黄精

E.大枣

ABCDE

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质淡,属于气血两虚的儿童,可给予益气养血的黄芪、党参、当归、黄精、首乌、大枣等。

长按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niuhuanga.com/nhjb/5544.html